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王广斌: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系统性变革
2020-08-31 来源:建设报产经报道 作者:高洋洋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就此分析认为,由13个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极其少见,这也正说明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一场系统性、突破性的变革,这场变革会涉及多个主管部门,所产生的影响不只在技术层面,想必还会带来整个管理、流程等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一定要认清行业变革的趋势,整合产业资源,主动以创新和创造来激发和推动行业的变革。此外,整个行业还应关注智能建造领域那些关键核心的技术,加强对行业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深入研发。”

  1

  Q:如何理解“智能建造”以及“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指导意见》的出台会产生什么影响?

  A: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产业系统跟传统的单一专业、单一技术的创新变革推广不一样,它是对整个产业系统进行彻底的升级换代,是整体行业的提升而不是单一专业或单一部门的提升。同时,区别于过去由单一主管部门推动的情况,这是一场系统综合性的变革,智能建造产业和智能建造工业化装配体系建立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所以,《指导意见》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将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影响非常深远。

  2

  Q: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该如何把握智能建造这一发展趋势?

  A:建筑业企业如何以创新来应对行业这一发展变化趋势非常值得研究,是今后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首先,建筑业企业要明白智能建造是一个系统性的、突破性的创新,依靠传统的单一目标、单一创新的改进方式已经远远不够,它的影响可能不只在技术层面,还会带来整个管理流程乃至商业模式的变革。其次,要清醒认识行业变革的趋势,积极学习、积极创新、积极进取,主动以创新和创造来激发和推动行业的变革。

  3

  Q:《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建造全过程中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要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实现这一目标该怎么做?

  A: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一些核心关键的基础技术是引起整个产业变革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技术可以称为行业突破性变革技术。其中,集成化BIM技术就是这种变革技术的代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集成化BIM技术在整个产业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此外,还要关注BIM技术的国产化和“卡脖子”问题。目前基础性BIM图形引擎技术主要还是掌握在其他工业发达国家手中,长期而言,这对我国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十分不利。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对建筑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大对这类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投入。

  4

  Q:对于实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目标,您有哪些建议?

  A:《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13个部门联合发文推进的,对整个建筑产业的变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意义。我认为,首先,相关从业者都应该特别重视这个发展方向,并且坚持顺势而为,积极迎接这种行业的变革,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层面,政府要发挥好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变革,它可能是由一系列的“小变革”组成,需要经历的时间也会很长。因此,制定涉及整个发展过程的战略性规划和不断的学习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最后,在这个战略性规划中,还应该有清晰的指标和各个阶段性的目标。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目标、没有指标的系统是很难实现或者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无法管控没有目标的项目。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分指标规划和设计,并且注意政产学研多方面的协同创新和发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