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普遍存在规划欠科学、设计欠标准、管理欠规范等问题。同时,农村公路的养护缺资金、缺技术、缺专业化养护队伍。”前不久,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郑健龙围绕农村公路的建设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了建议。
农村公路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5万余个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的“三通”目标全面实现。
日前,交通运输部提出推进农村公路“新三通”的时间表,到2035年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建设成就令人欣慰,建设目标令人振奋。当然,也毋庸置疑,要在2035年实现这一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目标,我们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郑健龙表示。
郑健龙指出:“我国公路总里程540多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 460 万公里,占比85%以上。每年我国公路养护经费投入近3000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大约为970多亿元,占比约37%。按每公里养护经费计算,高速公路养护投入单价为32万元/公里左右,国省道为16万元/公里左右,农村公路为 2.3万元/公里左右。”
“在这种养护投资下,高速公路的路况优良率高达99%以上,国省道的优良率为 78%左右,而农村公路的优良率仅为62%。”他表示。
在郑健龙看来,显然,农村公路的养护存在明显投资不足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上级拨付的养护资金还经常被县乡财政挪作他用。因此,农村公路基本采取“以改代养”的模式来保证基本的通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郑健龙建议,应通过立法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来源、资金拨付渠道、方式及政府监管部门。“农村公路可参照国省干线公路,由专业化的养护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明确合同责任期的养护任务、养护责任、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权益。由政府下属的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招投标和履约期内养护质量的评定,评定结果作为下一个责任期投标与评标的依据,并计入企业信誉评级,对社会公布。”
据了解,交通运输行业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0.7%。
此外,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排水与路侧安全附属设施不完善以及乱停乱摆的车辆严重侵占行车道等现象,郑健龙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科学规划,按照“新三通”的目标规范农村公路的建设,特别是安全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要严禁在公路两侧开发宅基地,防止将公路演变为街道与广场。
另外,郑健龙也指出,现在缺失了与现代交通形态相匹配的现代交通文化。对此,他认为应从娃娃抓起,加强我国现代交通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交通出行无论是交通工具、交通时间、出行方式,还是思想观念、安全意识、途中体验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何个人的一次出行,或是道路的占用,都不再是一次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一次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行为。”
郑健龙,必须增强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自觉性,交通执法者则应通过严格、准确、公正的交通执法,弘扬交通法治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现代交通文化,让健康的现代交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让明天的乡村更美好,明天的农村交通更安全、更快捷、更便利、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