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7点30分,贵州德余高速公路项目6标乌江特大桥建设现场,一艘宽10余米,长20余米的大型船舶运载着142吨的钢拱梁,在粼粼波光的乌江面上,以一个漂亮的大旋转进行漂移,大约1个小时后来到了已经完成引桥施工等待拱梁安装的河岸一侧。
钢拱肋运输出港
在6标全体参建人员的齐心协力下,历时7个小时,首节拱肋吊装顺利地固定架设在大桥上。首节拱肋的吊装成功,标志着德余高速控制性工程——乌江特大桥开始了最为关键的施工期,大桥全部缆索吊钢拱肋吊装计划在上半年完成合龙,将为德余高速如期建成打下坚实基础。
乌江特大桥是德余高速公路线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834米,主桥为504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全桥将架设60个节段,其中最大的节段吊重重达157吨,将全部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工艺完成施工。
调整缆索吊装钢绳与钢拱肋首节最佳结合点
在现场靠前指挥的项目经理王志金担任此次吊装总指挥。他告诉记者,从拱肋运输到起吊就位,从扣索挂设张拉到拱肋缆风拉设,吊装环节的下船、固定、运输、起吊、安装,首节段拱肋吊装经历整整两天高密度、高精度、高负荷的连续作业。
缆索吊装钢绳与钢拱肋首节连接安装,精密度严格控制
当14.8米长的拱梁因起吊的最便捷方式而需要以“竖立”的姿势坐船时,大型船舶里提前就安放了25个水泥墩组,这些水泥墩在船上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之所以要“讲究”,就是必须要保持船体接受拱梁下船以及船舶开行过程不会发生侧翻。为做到这一点,6标工程技术团队提前一个月就通过智慧建模BIM技术、三维实体模型碰撞检查、3D打印技术,Midas受力分析等,精准地将各类数据、影像测算并合成,完成了安全施工的全过程预判,排除和预防风速、温度影响,各环节的隐患排除以及吊装流程分解完善,同时针对哪怕是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问题也做好了万全的应急救援预案,提前备战、万事俱备后,才有了从22日持续到23日的正式吊装和吊装成功,实现了吊装全过程缆索吊系统的安全可靠,拱肋节段的高精度就位,首节吊装的高质量,正是有了精心准备、科学测试,才有了实际操作中的零失误和高质量,将理想预判变成了完美执行。
起吊过程
6标书记兼常务副经理陈竹说到,尽管已近年关,加上天气和气温条件,按惯例很多工地的施工逐渐暂停,但大桥的施工流程、施工节点和工艺需要,才是项目部的工作时间表,最强劲的工作指令。为顺应施工需要,项目部工作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是更加精心组织骨干技术和施工力量集结,把比平日更加充沛的干劲投入到主拱肋吊装工作的各项准备中,将吊装时间节点安排在春节前,作为大桥主桥工程的最关键节点。项目部全体人员,尤其是党员示范岗人员、青年突击队人员更是首当其冲,率先垂范,主动承担尽量多的工作,以高昂的热情和精心的准备投入到这场技术难点极高、施工风险很大的吊装之战。
钢拱肋首节连接安装
生产副经理曾国胜介绍说,为保证首节拱肋成功吊装,项目部成立了拱肋吊装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详尽的吊装方案和工作任务分解图,细分到拱肋转运组、吊机操作组、拱肋就位组、测量监控组、安全警戒组等,对拱肋的装船、抛锚定位、缆索起吊、测量调整、支架固定等施工详细流程进行了反复研究、摸索,并列出了安全检查清单,细化到每一个人员的分工和正式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隐患排查。
吊装大战临近前,项目部除了技术团队承担着最为关键性的核心准备工作外,其他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也百倍提振,形成聚合力执行着各自的岗位职能:大桥北岸钢结构拼装厂内,日夜兼程加快钢结构的拼装工作,确保“粮草”充足;技术质量部加班加点地计算分析、画图设计确保施工方案最优化;工程部制定计划,对落实缆索吊装系统检查、维护、保养、落实人员、时间节点提出明确的要求;综合办公室保障后勤,协调各种现场的所需,张罗着吊装过程中更多临场需要调度的人力物力。
乌江特大桥全景图
23日的乌江江堤,远处是岛上的青石绿柳,绘就出水墨山水画;近处的6标全体参建人员的身影在灵动着,静的是青山绿水,动的是中交人的身影,动静结合两相宜,勾勒出贵州交通动图中一张张匠心独具的基建美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