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东莞2022年交通重点工作计划出炉
2022-02-18 来源: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月14日,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总结及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据工作计划,2022年,东莞将推动轨道交通、道路建设等超30个交通项目。

  全文内容如下:

  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在统筹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贯彻落实部、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持续深入推进综合交通、品质交通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市镇联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一、202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毫不松懈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坚持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工作专班,着力构建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点、线、面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毫不松懈抓好交通运输领域外防输入、内防输出工作,重点做好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港口码头、港澳船舶、粤港跨境货物运输、高速公路服务区防疫措施落实、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外省市疫情输入防范等七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二)全力以赴抓实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发布《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科学指导我市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下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有效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2021年完成投资225.43亿元,占年度计划102.47%,新建道路及轨道104.36公里。轨道交通方面,赣深客专及东莞南站于12月10日开通启用。佛莞城际轨道完成投资1.9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0.92%,正配合推进联调联试工作,抓紧推动开通。市轨道1号线完成投资37.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0.76%。道路建设方面,莞番高速二期于12月31日建成通车,三期工程已完成全部征拆和交地工作,正全面建设。狮子洋通道动工建设。同时,区域主干路建设稳步推进。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疏港大道延长线、水乡大道延长线、博深高速清溪出入口连接线等一批主干路项目进展顺利。打造“最美公路”,省道S256线东莞厚街段(莞太路)、东莞市麻涌镇乡道Y106线分别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十大最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名“十大最美农村路”。港口航运方面,同舟石化公用码头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我市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达36个。中外运石龙码头改扩建工程、沙田港区二期、麻涌深粮粮食仓储配套码头等重点项目完工,立沙岛宏川石化码头已于9月起施工建设,推动东莞港与周边港口错位联动发展。

  (三)全心全意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高度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交通综合治理。推进道路管养整治,累计完成市管道路沥青路面维修约55.59万平方米,修复标线约73.22万平方米。围绕“扫干净、摆整齐”目标任务,制定了《道路环境卫生提升行动方案》,对照“硬十条”要求,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增加道路清扫和洒水频次。同时,着手调整我市国省县道公路保洁模式。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开展“公交免费计划”,启用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系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4条,完成城区片区公交站台港湾式改造20座。规范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停车资源整合,全市22个镇街近7.5万个路内停车泊位纳入市交投集团统筹管理。加强停车场建设,29个镇共享了31个停车场,2021年全市累计新增9.4万个停车位。开发建设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完成560个停车场29万余个停车泊位数据的接入。制定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和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完成中心城区乡、村道调整方案,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补齐慢行设施短板,形成中心城区公交专用车道沿线非机动车道改造工作方案,新改建人行道198.53公里,新建绿道62.24公里,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加快交通拥堵治理,完成90个堵点治理,健全长效治堵机制,通过“莞人治堵”栏目持续收集堵点信息。推动旗峰公园、外国语学校、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等片区“一区一策”治理。优化交通政务服务,推行客货危运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从业资格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网通办”,实现“零跑动”。全系统完成行政审批112257宗,市场主体准入经营更加便捷高效。

  (四)持之以恒加强交通行业安全监管。以安全保障为重点,提升平安交通建设水平。部署推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项工作,全市营运重型货车已100%完成智能视频监控安装和数据接入,68.1%完成安装右侧盲区雷达,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危化品道路运输12项管控措施,全市危运企业100%使用电子运单,危运车辆100%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事故多发道路专项治理,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治理方案,对省道S122、东部快速、虎岗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省道S357、环城路、国道G107、国道G228、国道G220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工程安全监管,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创建品质工程,各在建项目整体质量、安全状况平稳、可控。扫黑、除恶、治乱同推进,以治理超限超载、非法营运、危险货物运输等为重点,2021年全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章案件8590宗,全面完成超限检测点建设。同时,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出重点问题23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五)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引领作用。突出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民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门搞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常态化办理制度,梳理出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项目,更加精准对接群众所盼、民心所向。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强化阵地建设,“东莞交通”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425条,交通运输局官方网站发布政务公告、工作动态等信息共1945条,宣传交通运输行业正能量,塑造良好交通形象。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压实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6月21日、12月15日,连夜组建疫情防控工作队驰援茶山镇、高埗镇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星夜作战,完成莞樟路道路封控,并建立封控路段巡查维护机制,同时组建一支250余人的常态化防疫志愿工作队时刻待命,筑牢疫情防控坚实防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谈心谈话约930人次,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迈上“双万”新起点,对标“双万”城市的高品质、高要求,我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痛点难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规划布局不够主动科学。对接国家、省交通规划不够主动,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交通枢纽性不足,与经济规模万亿级、人口规模千万级的城市地位不匹配。轨道建设、港口运输仍需加快补齐短板,同时,对接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路网通达性不足,市内路网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交通建设项目制约因素多。部分项目建设资金落实难,用地保障不足,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难度大,前期工作要求高、手续多,严重影响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提质提速。三是交通出行服务有待优化。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衔接不畅,同时,部分道路功能混乱,客货混行严重,影响交通出行效率和城市生活品质。智慧交通发展滞后、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停车管理问题突出、慢行设施不完善,影响了群众出行体验。四是道路运输行车事故依然多发频发。我市道路里程长,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外来车辆缺乏有效监管手段,货车行车事故易发多发。可以说,抓好下来的交通运输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交通运输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更好支撑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1年12月31日,我市召开交通强市建设大会,对交通强市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立足大湾区格局,立足全市发展,适度超前、系统谋划、主动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更好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2022年交通运输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以及交通强省、交通强市建设大会精神,坚持发展与安全同向发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和维护行业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深化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进一步推进落实交通强市建设。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突出”:

  (一)突出规划研究,着力增创东莞综合交通优势。市委明确了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我们必须积极谋划和争取更多连接广深港澳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更加便利地融入广深都市圈,才能更好地深化与广深港澳的创新协同和产业合作。要找准我市在全省“12312”1出行交通圈和“123”2快货物流圈中的定位,坚持主动科学谋划,强化融入湾区、联通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适度超前布局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级,在区域交通格局重构中巩固和拓展我市综合交通优势。目前《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四个体系”3的总体目标及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4。下来,要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将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相联结,科学统筹水、陆、铁等多个层级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动交通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科学衔接、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城市综合规划“一张图”。

  (二)突出项目带动,着力完善城市交通功能布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增长的重要保障,要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深化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探索交通用地改革,创新综合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确保重大交通项目落地。轨道交通方面,加紧谋划广深第二高铁、湾区中轴城际,推动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深惠城际开工,打造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设,争取动工建设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道路建设方面,建成水乡大道延长线工程、X231线凤岗镇铁路桥拆除重建工程等9个项目,完工里程33.71公里。加快推进狮子洋通道、莞番高速三期、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莞太路品质提升改造、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建设。推进常虎、莞深、广深3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及常虎高速延长线前期工作,将双向6车道提升为10车道及以上,提升通行能力。积极推动市域主干道白沙南路、东平大道升级改造、国道G220塘厦至凤岗段、轮渡路等项目进展,争取年内动工建设;抓紧谋划松山湖二通道、新公常路、清龙路、湾区大学连接线等重点平台内道路项目,强化“三心”联动,推动我市南部九镇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莲花山通道、麻涌东江大桥改扩建、新槎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穗莞交通对接。研究国道G107都市中轴线再造工程规划建设,提升交通廊道品质。加大全市次支路网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高质量推动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补齐镇村道路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生态旅游公路,为美丽宜居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港口航运方面,科学推动港口扩能升级,加快推进宏川、深粮等码头的新建和改扩建,积极推进我市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拓展完善东莞港“湾区快线”,增强港口赋能。

  (三)突出品质提升,着力优化交通运输供给体系。坚持高品质规划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服务并重,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动交通出行优化升级,更好满足千万人口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道路管养整治方面,交通、财政、城管等部门充分沟通,与镇街(园区)一体联动,加快调整我市国省县道公路保洁模式,明晰责任,优化国省县道保洁工作,更好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公交服务方面,因地制宜配建公交首末站,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强化与轨道站点的衔接。研究我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后对公交及路面交通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做好政策措施储备。静态交通方面,推进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出台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和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出台配套鼓励政策,完善停车收费调控措施,健全停车管理政策体系。完成全市路内停车资源和公共停车场统筹整合。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停车场建设,多渠道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全年新增6万个以上停车位。做细做实农村公路路网调整工作,尽快完成全市乡、村道调整,疏堵结合解决村(社区)停车管理问题。慢行系统方面,倡导绿色出行,做好非机动车专用道设施布局,整合串联分散、不连续的城市慢行空间,新改建慢行系统不少于100公里,建设重要街道慢行示范区,整体完善城市慢行网络。

  (四)突出综合治理,着力提高现代交通治理水平。我市交通运输体量大、发展快、风险点多,交通治理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智慧交通方面,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推进综合交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构建全要素、全方式、全周期的东莞数字交通体系,实现交通领域信息数据高度覆盖、深度融合、共享共用。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点建设,力争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点位的路面改造、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拥堵治理方面,围绕主干道路常发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继续分批次推动拥堵节点整治,全年完成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以点带面实行“一区一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医院、商圈等重点片区交通治理。安全发展方面,重点加快推进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基础。全年谋划推进30公里以上“平安公路”创建路段。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监管,加快推进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提前淘汰工作,继续按计划推进全市营运重型货车右侧盲区雷达安装工作。针对货车行车事故多发的情况,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整治,严查各类货车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助力法治东莞建设。压实交通工程各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稳定。

  (五)突出党的建设,着力强化交通队伍执行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两个维护”落实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探索打造更多富有交通元素的党建品牌,逐步实现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逐步构建起融“党建、工建、团建、妇建、文化”等一体的“党建+”体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筑牢涉意识形态“防火墙”。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议事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积极挖掘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健全“传帮带”成长机制,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交通运输领域年轻干部、专业干部、研究型干部,优化干部队伍梯队,营造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

  1 珠三角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

  2 国内1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3 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智能化综合交通技术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治理体系、品质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

  4 构建链接全球的外联工程、打造多网融合的内畅工程、建设绿色集约的品质工程、探索创新示范的智慧工程、共建以人为本的治理工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