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上第二长的隧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断面直径最大、承受水压最高的超大直径隧道,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近日,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中交隧道工程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部获悉,他们正以技术首创攻克隧道存在的“水压高、直径大、距离长”等技术难点,以项目的顺利推进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开挖最大直径达16.09米,最深处水压高达8.2百帕,设计承受最大水压1.2兆帕,这些条件都对隧道的管片预制和拼装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交隧道工程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部副经理田光大介绍,整个隧道由2.4万多块管片拼装而成,工程量浩大,为此,他们将采用双液浆同步注浆替代常规的单液浆,浆液初凝时间可从原来的4小时缩减到20秒内,“该技术是首次在长江隧道上使用,不仅可以使隧道成型更稳定,在解决管片上浮与渗漏上也能起到很好效果。”
面对一次性掘进距离达4.937公里的挑战,早在超大直径盾构机“聚力一号”的研发制造阶段,中交隧道工程局就积极对接制造厂家,提出采用超长距离不换刀技术、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在如此高水压、长距离的隧道环境中尝试不换刀技术,这也是首次。”田光大透露,已经成功下井的“聚力一号”能解决超大直径盾构机、高水压下掘进“十隧九漏”的世界性难题,目前,该盾构机正在进行调试,盾构机上搭载了500多把刀,它们的磨损情况都能实时监测,整个盾构掘进过程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快速直达式的疏散救援通道也将在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被首次采用。隧道穿江的部分长达2230多米,整个车程需要10多分钟。“在单向三车道的道路下侧,都配备了一条疏散救援通道,一旦隧道内突发事故,救援车辆只需几分钟就能抵达现场。”田光大告诉记者,这能很好地解决穿江隧道的应急救援难题。
不仅如此,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还是一条绿色的隧道。该工程首次构建了绿色隧道管理等体系,尤其是其中的大气环境三级网格化管理,能为隧道周边的大气质量管控提供数据支撑。据悉,“聚力一号”预计在4月底盾构始发,而后还需攻克穿越长江大堤、码头等重难点,打造全国引领性的绿色交通建设示范项目、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