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11座桥梁概念性方案设计
2016-10-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位于深圳城市“双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的核心区域。被定位为未来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曼哈顿”。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总部经济,旨在打造区域中心,并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的三条河道为这一区域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景观条件
11座景观桥就坐落在自海向陆蔓延的三条河道之上,TYLI的设计师们凭借着一套层次分明,内涵丰富,且在形态景观上与城市定位高度贴合的桥梁景观规划方案,在与国内外27家顶级设计团队的激烈竞赛中拔得头筹,获得11座桥概念性方案设计的第一名。
项目地鸟瞰,三条河道分别是铲河河道,双界河道与桂湾河道
—山—
铲湾河道
铲湾河道 位于开发区南部,连接前海湾与南山区。源于这一地理上的连接,我们为这条河道赋予了“山”的主题。一系列的风格各异的弧桥在山谷间错落交替,不同的最高点象征着背景南山的四个山峰,表达了陆地的延伸与壮阔。
—水—
双界河道
双界河道 位于海湾的北部。四周被海水环绕,代表前海的自然水湾,因而被赋予 “水”的主题。桥的形态如波浪一般从水面跃起,形成一条条柔软而华丽的曲线,创造出流动的形体线条。
—城—
桂湾河道
桂湾河道 位于城市CBD中央,被“山” “水”合抱其间,我们赋予她“城”的主题,暗喻城市与历史的联系、统一和发展。为表现城市发展服从自然规律的设计理念,桂湾河道的桥梁沿用了极具雕塑特征的表现形式,维持了相对低矮的形态设计。
3座河道,3个设计主题
铲湾四桥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南山的四座山峰,在形态上着力表现大角度和突出的顶部结构
12.jpg
1号桥 - 山脉
mountains
雄伟的山川从水中升起,桥梁作为南山的前身,形态上沿用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山峰形象。同时利用巧妙的编织拉杆,为后方的桥梁提供了宽阔的视觉通道。
13.jpg
2号桥 - 山鞍
The saddle mountain
为建立桥梁之间的视觉层次感,这座桥梁在高度上被刻意降低。但不对称的双拱设计使得这座桥无碍成为区域内最独特的工程项目之一。在形态上,2号桥如同起伏迅疾的山道一般,在山脊与山脉间百转穿回。
14.jpg
3号桥 – 群山
The mountains
设计者希望通过3号桥展现低矮山脉平缓延续的形象,轻巧的拱形象征着坡度稍缓的山脉形象。
4号桥 – 俏皮的山丘
Nifty hills
山丘横卧在山脉尽端,连接着河道与南山的景观。单跨拱设计完美地展现了山丘低矮敦厚的形态特征。独具新意的人行道设计在联系河道两端的十字路口的同时,也为河岸边的绿化公园提供了入口。
双界河三桥,取意水,流畅的线条如同波浪起伏远至山谷
9号桥 – 水之魂
The soul of a water
通过一个编织精致的绳索结构,与环形桥塔,暗喻着因果循环,与水体形态无常的特质
10号桥 – 水之舞
The dance of the water
取意翻腾的海浪,10号桥的桥体设计张力十足,极富动感,与9号桥的无形设计产生强烈的对比和照应。
11号桥 – 水之源
The source of water
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开始和结束。双子塔的设计基于设计师对事物二元性的理解,圆形的桥塔结构隐喻双界河的水源,表达了春意和复苏。
桂湾的桥梁设计上采用较低的轮廓面和雕塑性的设计表达,以契合其城市中心区的景观要求
5号桥 – 城市的兴盛
The rise of cities
5号桥坐落于三条河道中心,无论是在开放水域还是沿江公路前,都处于视觉中心,可以说是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一座桥梁。独一无二的桥塔设计在不同的观览角度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形态,以此表现深圳这座新兴城市的万象繁荣。
6号桥 – 城市的崛起
The rise of cities
城市崛起的过程应该是平稳和循序渐进的,这座桥梁的形体线条隐喻一座城市所应有的,健康的生长脉络:平滑,可持续且不具侵略性。
7号桥 – 城市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每一座城市的都会经历起伏,7号桥桥塔的高度从河道一边开始攀升,在中处没落,接着在另一边重新崛起,暗喻城市与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
8号桥 – 城市的历史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8号桥两侧各有两个鱼鳍状的螺旋结构,象征着深圳作为渔村的曾经,和如今激流勇进的发展态势,从不被人关注的荒地到如今的国际都市,深圳如同漩涡一般,极速地吸收来自外界的养分与文明。
以深圳前海11桥为例,城市区域性河流上的桥梁建造,应本着“整体系统观,环境观,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和“环境相容、整体协调、单体美观”的设计思想,将桥梁景观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考量。以创造性地设计思路兼顾桥梁的功能、艺术与生态三诉求,因地制宜地为桥梁文化和城市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