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淄博12月10日电 (郝学娟)在日前揭晓的2019世界结构大奖中,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桥获2019世界结构大奖行人桥梁奖。据了解,在2019世界结构大奖12个奖项中,中国结构设计共斩获5个奖项。
记者10日在淄博市谭溪山景区看到,该桥梁横跨在海拔700米的崖壁上,造型酷似彩虹,桥梁下方并无钢架支撑,极具动感与美感。
据了解,潭溪山高空玻璃桥于2017年正式运营,是世界首例无背索斜拉弧形玻璃桥,桥面跨度117米,悬空高度101米,外弧最大半径90米,桥面宽度2.45米,最大承载量为3.5吨/平方米,总承载可达900吨,单次承载10000人。
淄博潭溪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侯纪山介绍说,为使谭溪山在同类景区中脱颖而出,他考察了诸多景区的主题项目,最终选用了玻璃桥项目。这座桥由同济大学教授张启林设计,经过两年多时间完工。“桥梁设计、施工难度都很大,但建起来后吸引了大批游客,每年登桥人数达30万人次。”
在建造桥梁的600多个日夜里,侯纪山几乎每天都在现场。他告诉记者,由于玻璃桥建在山顶上,岩体的稳定性是设计施工的首要难点。为此,桥梁设计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定位技术,设置了6个扫描站点,对悬崖岩体全貌进行扫描,通过点云拼接、去噪处理,构建了崖体、桥墩及基础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确保了悬崖岩体的稳定性。
玻璃桥桥面跨度117米,悬空高度101米,外弧最大半径90米,桥面宽度2.45米,最大承载量为3.5吨/平方米,总承载可达900吨,单次承载10000人。(资料图)谭溪山景区供图
此外,由于景区运输条件较差,桥面和拱架只能小段工厂制作、运输到现场安装。但现场空间狭小,采用自悬崖底部搭设脚手架或支撑柱的方案,或悬崖底部拼接后再整体提升的方案,两种方案均代价极大、危险性较高。而一体化设计理念实现的条件是桥面和拱架需布置在一定的位置、连接斜拉索的两端后,由桥面和拱架的自重导入预应力。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先依据山的形状将桥面进行拼装,拼装后又进行了120度的翻转,才呈现出现在的效果。”侯纪山介绍说,只有将桥面和拱架放置在其夹角小于120度的位置上,才能连接无应力的长度为原长的斜拉索。所以施工时采取了旋转桥面和拱架的安装方法,设置滑移轨道、将桥面置于拱架上部拼接、最后将桥面整体平移至正确位置后旋转。
据了解,在日前揭晓的2019世界结构大奖中,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潭溪山高空玻璃桥获2019世界结构大奖行人桥梁奖。
据了解,为确保玻璃桥桥在运行期特别是节假日高峰运行期的安全性,该景区还对玻璃桥桥建立了运营期全寿命健康监测系统,除在每根桥索布置EM索力传感器外,还在桥面上布置了三个三向加速度仪。如果加速度值超过设定的门槛值,系统将自动向人行桥运行管理部门和负责人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