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汕头牛田洋海滨长廊西堤互通采用双 Y 型式
2020-08-24 来源:汕头橄榄台 

  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消息,牛田洋海滨长廊及停车场新建工程(海滨路西延)项目西堤地下停车场及公园绿化勘察、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正在进行公开招标。

  牛田洋海滨长廊及停车场新建工程(海滨路西延)项目西堤地下停车场及公园绿化估算总投资98975万元,西堤公园新建部分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部分建筑面积约14.1万平方米。

  根据公开的《牛田洋片区海滨长廊及停车场新建工程(海滨路西延)项目可研报告》,西堤互通采用双 Y 型式。

  

  由于西堤互通位于汕头市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范围,互通的两个“Y”均尽量布设于两条主路的外围(分别位于东南侧原西堤码头和西北侧永泰码头位置),尽量减少匝道上跨下穿线形对周边建筑形态的影响。另外,双Y的交织部分形成的匝道,也参照小公园环形横向环形道路的形态布设,使易见、常见的匝道在线状形态格局上尽量融入到小公园片区的城市机理之中。

  报告对主线交通组织情况进行了分析:

  南往东、西方向:南往北车辆经礐石桥后,从右转匝道流出进入交通转换区,前行继续右转可以往海滨路西延西行牛田洋方向;转换区前行落地左转直行可以进入海滨路东行方向辅道进城。

  北往东、西方向:北往南车辆经西港路后,从右转匝道流出下地后,再上坡进入到交通转换区,前行右转可以往海滨路西延西行牛田洋方向;转换区前行落地左转直行可以进入海滨路东行方向辅道进城。

  东往南、北方向:东往西车辆在海滨路潮人码头附近上桥,过了西堤路口后,从右转匝道流出进入交通转换区,前行继续右转可以往西港路北行方向;转换区前行左转跨越礐石桥引桥后,可以进入礐石桥主线往南过江。

  西往南、北方向:西往东车辆过梅溪河,跨过礐石桥后,从右转匝道流出上跨海滨路西延主线后,进入交通转换区,前行继续右转可以往西港路北行方向;转换区前行左转跨越礐石桥引桥后,可以进入礐石桥主线往南过江。

  牛田洋片区海滨长廊及停车场新建工程(海滨路西延)项目和“礐石桥-西港路”将形成了8个方向的互联互通,互通的功能可以简略的概况为“北成环、南过江、东入城、西连片”。

  

  报告提到,海滨路西延牛田洋路基段,结合滨海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指引,设置旅游景观平台、沿线停车区、景观微公园等,将海滨路西延打造成为内海湾景观带和城市滨海旅游道路。新西堤公园整体结构布局及景观设计融合连接了滨海景观长廊,传承吸收了小公园城市肌理和历史文化印记,结合城市设计拟打造集人文、亲水、观海、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滨海公共空间和汕头新城市客厅。城市慢行系统设计遵循“以人为本、以行人优先”理念,在西堤公园册设置了缓坡(3%)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交通城市慢行系统过江,串联激活东西两岸片区,为汕头市民打造内海湾景观长廊和城市高品质滨水空间走廊。

  

  报告还提到,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牛田洋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内海湾资源,为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思想,寻求人与环境之间最和谐的共存关系,使滨水空间带来的舒适感和美感达到最佳,促使人们在滨水地段能最大可能地接近水、触摸水,亲近自然,从而提高滨水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城市品质的提升。海滨路西延牛田洋路基段采用堤—路结合方案,结合防洪大堤工程特点,因地制宜打造海岸台地式慢行系统,设置有芦花休闲木栈道、一级亲水平台,充分发挥内海湾滨水优势资源,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内海湾景观长廊和城市高品质滨水空间走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