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建协同技术和数字化、绿色化理念在危旧桥梁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
霍山县地方公路管理局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概况
迎驾大桥为S332一座重要桥梁,位于六安市霍山县东淠河上游,跨越东淠河,小桩号通往梁家滩、大桩号直接通往迎驾酒厂。桥梁跨径布置为(43+3×65+43)m,桥梁正交布置,桥梁全长291.48m,桥面全宽11m;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挂车-120级。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单箱单室双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中墩采用变截面实体桥墩;桩基为钻孔灌注桩,按嵌岩桩设计,0号台、5号台均采用U型台、扩大基础。
根据专项检测、动静载试验报告,并结合现场调查,上部结构主要病害为腹板斜裂缝及底板横向贯通裂缝;经检测评定该桥技术状况等级为5类桥;属于典型承载能力适应性不足桥梁,已严重影响桥梁结构正常安全运营。
经充分论证,综合考虑桥梁技术状况、通行需求,采取拆除老桥上部结构,改造后利用老桥下部结构,原位新建连续钢箱梁结构,桥梁全宽15.0m。
主要创新点
(1)桥梁改造方案科学、合理。采用了钢结构更换老桥上部结构、利用老桥下部结构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增加桥梁通行断面的同时,利用钢结构减轻新建桥梁的上部结构重量,充分利用了老桥下部结构,既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又缩短了建设周期,减少了对环境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2)数字技术赋能工程建设。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提高了工程可视化程度及施工效率与精度。设计工作完成后,将勘察设计成果进行数字化,形成在线的工程项目数字档案馆;施工阶段通过电子施工工序的推演和模拟,最大限度减少互相干扰,提高工效,达到拆、建工作协同并进,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台账进行可视化表达。
(3)四新技术应用。贯彻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采用新材料提高桥梁构件耐久性;采用轻量化全寿命周期监测系统辅助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其效率。
(4)废旧材料利用。利用老桥预应力混凝土梁开展相关试验,为探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病害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对拆除后的梁体进行分解,破碎并验收合格后用于背墙回填及邻近道路项目基层填料,对剥离出来的钢筋、钢绞线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小和避免了环境污染。
(5)融入自然。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结构与景观设计并行。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充分融入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将桥梁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为游人营造“行在山水中”之感。
生产、应用及推广情况
迎驾大桥是省道S332的一座重要桥梁,原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主梁存在典型的腹板斜向裂缝、底板横向裂缝等病害;经充分论证,采用了钢结构更换老桥上部结构、利用老桥下部结构的改造方案,该方案在增加桥梁通行断面的同时,利用钢结构减轻新建桥梁的上部结构重量,充分利用了老桥下部结构,既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又缩短了建设周期,减少了对环境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工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项目需求,利用BIM技术,提高了工程可视化程度,有效解决了钢箱梁制造、定位、节段拼装难题;充分考虑建设条件限制,通过电子施工工序的推演和模拟,达到拆、建协同并进,缩短建设周期,满足保通要求;结构与景观设计并行,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充分融入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彻环保、节能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废旧材料利用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为同类型桥梁养护、改造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