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乌镇的古桥
2010-09-17 来源:网络
徜徉在古镇,市河的风光让人留连,地处中市应家桥南堍的访卢阁便是游人观赏市河风光的必到之处。访卢阁是一家二层水阁式的茶馆,背倚车溪市河,面临中市大街,东市河又在门前的应家桥下逶迤东去,复修后的乌镇东景区便在不远的视线中:临河的小街蜿蜒细长,一块挨着一块铺砌的石板路似乎没有尽头,小街两侧栉比鳞次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乌檐青瓦,小楼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涟漪的市河上,小船来往,橹声咿呀,时不时晃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水阁和岸边的林木,优哉游哉,穿过一个接一个的桥洞。

  在水乡,桥是极寻常的景观,从应家桥到财神湾,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横卧着八座古石桥,四座横跨秀丽的东市河,四座座落在东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递接着石板路通向远方。也许是建造年代的不同,这些古桥样式纷繁多姿,风格迥然有异。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那似垂虹卧波是单孔的园形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环洞桥,半园形的桥孔挺起了脊梁,二边桥坡上的石级便显得有点陡峭,耸在半空的桥面虽然只有两张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桥栏仍然为行人留下了歇脚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样的桥栏上享受着清新和凉爽,便有一种乌镇人所说的惬意。园拱桥的造型曲线优美,桥下的水面上倒映着盈盈的园月,每当云淡风轻,皓月当空,那天上的月亮便会在水中的满月中晃动荡漾,二三渔火,宁静中又平添了几分幽雅。那线条简洁明快的是明清时期的梁式桥,中间的桥面犹似房屋的大梁搁架在河心的桥柱上,虽经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恬淡和朴实。而平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但桥的坡度平,它的风格也显得平平常常,朴实无华。如果不是二边低矮的桥栏,脚下的细波微澜,决不会想到那也是桥。财神湾那里还有一座风雨桥,从坡度看,属于平桥的一种,但却是最豪华的一种。二条四米多宽的石桥并在一起,中间两个桥栏间隔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屏风下便是两排行人歇脚的石座椅,临河的二边用木柱支撑起遮蔽桥身的屋顶,时当烈日当空,可以纳凉遮阴,而在秋日雨霁之日,又何妨“留得残荷听雨声”?

  旧时的乌镇,据说有120座桥,称得上百步一桥。千百年来风雨侵袭,加上近年来的交通建设,古老的石桥不知消失了多少,有的石桥已经变成了钢筋水泥桥,有的已经废弃不用,桥墩的石座上也长起了茂密的青草,但目前镇内尚存的古桥还有四十多座,数量之多仍可傲视江南六大古镇。在现存的古桥中,浮澜桥是“年事”最高的,“桥里桥”则是风姿最靓的。浮澜桥是南栅的栅桥,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518年和1780年又两次重建,虽经六、七百年的风雨沧桑,却并不显得老态龙钟。而“桥里桥”其实并不是一座桥,她是位于西栅的通济桥和仁济桥的合称。通济桥是座单孔石拱桥,长28.4米,宽3.5米,净跨11.8米,呈东西向,两边各有26个石级。此桥以西原是湖州吴兴地域,所以桥联也表明了地域分界的内容:“寒树烟中,尽乌戍六朝旧地;夕阳帆外,见吴兴几点远山。”仁济桥同样不知始建年代,它改建于明朝正德13年,清雍正12年曾重建,清咸丰年间与通济桥同遭兵毁,同治年间再次重建。仁济桥长22.6米,宽2.8米,净跨8.5米,呈南北向,两边各有25个石级,也是拱形结构。它俗名栅桥,是乌镇西市河末端的最后一座桥。旧时,桥外水中设有木头栅门,日启夜闭,是乌镇西北水道的第一道关口。通济桥和仁济桥地处镇郊接合部,一边是民居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优美,这两座桥最为奇特的地方是,两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欣赏到“桥里有桥”、“桥里套桥”的奇特景观,而当月明星稀的清夜,粼粼的波光中倒映着沉浸在二个桥孔中的一轮明月,几分迷离,几分清雅。当地人把两桥比之为“姐妹桥”,但传诵更多的却是“桥里桥”的美称。

  乌镇的古桥不仅数量众多,风采动人,桥柱上的楹联也透着书香。古镇的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写景是画龙点睛,抒情则妙语连珠,情景交融,更使古镇的风光蕴含无限的情趣。如翠波桥联云:“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荐馨桥联云:“水隔一溪依依人影,塘开三里济济行踪。”走在乌镇的古桥上,吟诵着清丽的桥联,天光云影中,乌镇固有的自然本色中所透析出的那种古典美,不用旁白,一下子就让人们感受和体味个够。
上一篇:河南汝东桥
下一篇:安徽仁济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