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2011-11-03 来源:
地,因水而灵,水,因桥而秀。
素有“小泉城”美誉的家乡章丘,从南到北,高山平原,溪流纵横,河湖交错。胡山、锦屏山、莲花山、桃花山、危山、双山、赭山、女郎山……百脉泉、墨泉、梅花泉、漱玉泉、眼明泉……绣江河、漯河、巴漏河、巨野河、关卢河、武原河……白云湖、芽庄湖、海山湖……泉水、河水、湖水相连,山水相依,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形成了北国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石桥、木桥、板桥、拱桥、风雨桥、楼桥,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桥星罗棋布,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以其特有的韵味美化着自然,愉悦着人性。
有水的地方,便有桥。章丘的桥数不尽。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座座青石板桥、立交石桥古韵悠悠,那里的桥带着厚重的历史去《闯关东》,已经走进了电视屏幕,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深处。危山北涧,有一座两孔石桥,桥侧有一柏树,人称“一柏(百)单二孔桥”。危山众泉水通过此桥,流经山后寨村西汉画石桥,注入平陵城护城河,把危山的米、面运到平原地带,哺育了远古的“龙山文化”。南部山区,水流北去,鹅庄大桥、文祖大桥、野战沟桥、六合桥,叫上名儿的,叫不上名儿的,不下几百座,河水注入西巴漏河或龙山三河流域,有的与绣江河合为一体。明水地区,泉畔、溪边,石桥、拱桥,古老的、现代的,雄伟的、精致的,随处可见。清照词园、荷花公园、眼明泉公园,桥上游人,桥下画舫,人在舟中,桥在船上,倒映水中,如诗如画。
绣江河是章丘人民的母亲河,由南而北穿越章丘腹地。这条河上有许多古老的大桥,明水东门外的锦江大桥,中游的金盘大桥,章丘古城的东关大桥、锦川桥、口磨桥、回村大桥,白云湖北的八孔桥、辛寨的张家林桥等都是望江观景的好去处。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章丘古城东门外的东关大桥,它建于明朝初年,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传说是碧霞元君派一罗汉前来帮助修建的。桥身由九个立方洞组成,每个洞的两边是由一块四五吨重的巨型三角石块支撑,桥面是巨石连接而成,坚固无比,气魄雄伟,是章丘八大景之一的“绣江春涨水流声”之胜地。锦川桥是一座楼桥,“最是风景别样处,锦川烟雨如画图”,只有站在这里,才能让你进入梦幻仙境。除了大桥,还有石板桥、木桥等许多小桥,它们承接着历史,装点着自然,传递着情谊,使章丘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特有的热情洋溢,古朴典雅。如三义村的石板桥,三盘村的木桥,虽然不大,但是两岸垂柳依依,稻荷田田,青石板块,小桥流水,别是一番情趣。清凉甘甜的水养育了勤劳勇敢的章丘人,如今的绣江河上,又架起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通往致富的康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仅古城绣惠段就新建重建了五座,尤其是1996年重建的绣江大桥和2008年刚建的文化大桥,如长虹卧波和仙女弹琴,谱写着时代的赞歌。
发源于东南诸山的漯河,是章丘第二大河流,它支流纵横,汪洋恣肆。其上的东巴漏河系,普集镇万山村的金水河上有一桥名曰“寿山桥”,是明嘉靖五年春,万山及邻近村民捐资建起的一座五孔石桥,当地人称为“万山大桥”。河西桥头旧有龙王庙,庙前有碑,详细记载了建桥始末。龙华庄村东南红石河上,还有民国时期建立,号称“章丘城东第一桥”的兴龙桥。相公镇十九郎村北首的裕泉河上,一对石桥飞架,东西相隔50余米。东曰“碌碡桥”,长16米,宽4米,石木结构,分3孔,桥基为河床底部卧牛石,用11个半碌碡架起桥墩,桥梁以20根千年荆木树干滚铺而成,桥面以尺石筑砌成,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西曰“裕泉桥”,为单孔石桥,至今两桥依然车水马龙,为章丘一大名胜。东巴漏河系流至相公镇汇成漯河,其上有东皋大桥、茂李大桥、山头店桥、普济桥等。每座桥就是一个故事,组成了风雨烟岚的章丘。
章丘,这片神奇的土地,是祖国灿烂的龙山文化发祥地。巨野河、关卢河、武源河源远流长,哺育着沿河人民,为龙山文化注入了生命活力。河上有韩信桥、薛家桥、马家桥、雪花桥、永固桥、剑把桥、姑子庵桥、青龙桥、西大桥等10余座古桥。韩信桥位于龙山镇龙山村北。据传说,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相,领兵攻齐,路过龙山,韩信意欲出奇打齐国一个措手不及,故不从城内穿过,在龙山北二里许的巨野、武原两水交汇处架起一座石桥,率军往东直扑淄博,大败齐军。故当地称此桥为“韩信桥”。碧水清幽的龙湾之上有一石桥,明献可刘公碑云“石桥下有龙湾,湾上龙山,山显龙神”,龙山镇得名,便缘于此。
溪水淙淙,荷帆点点,石桥悠悠,古韵新骚,构成了章丘的血液和动脉,使这片古老的大地散发着青春魅力,变得更加富饶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