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
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
查理大桥的声音……”
——斯美塔那
一座有故事的城市离不开一条河的渊源,有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美丽的桥。流淌着斯美塔那音符的伏尔塔瓦河,在克伦诺夫还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到了布拉格便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碧波粼粼的大河。
布拉格
18座各式各样的
桥梁横跨在河水之上,如虹如链,拥抱着滔滔北上的河水,将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一幅极其秀丽的城市风光画面。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查理大桥了,它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年历史。
查理大桥东侧的“老城桥楼”
老城楼上的圣像
但凡来过布拉格的人几乎没有不到查理大桥上走走的,而查理大桥也几乎是布拉格的代名词,这座东欧最老的石桥在伏尔塔瓦河上连接起布拉格最美的两个街区,许多从老城广场出来的人,本想过桥到对岸的布拉格城堡,最后却被这座桥留住了。
西侧一高一矮的两座门楼
查理大桥全长516米,宽9.5米,共有16座桥墩,桥面为砖石所砌,没用一钉一木。初建于1357年,一直到15世纪才完成。有哪座城市能这样奢侈,用将近200年的时间来建造一座桥,或许只有布拉格。桥的两端耸立着哥特式门楼,东侧一个为“老城桥楼”,西侧有两座大小不同的门楼。
桥的两侧石栏杆每隔20多米就相对立有雕像和群塑像,共30座,大多取材于圣经和民间传说。大桥落成后,一直被称为布拉格桥或
石桥。1870年,官方将其正式命名为查理大桥,以表示对决定建桥的查理四世国王的尊敬和纪念。
耶稣受难像
雕塑
当年查理四世皇帝下令造桥时,桥上只有一座耶稣受难的雕像。后来天主教会觉得大桥上应该有点什么来纪念教会的伟大,于是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两百年里,陆陆续续竖起了其他29座巴洛克式雕像,因此赢得了“登峰造极的巴洛克雕塑露天博物馆”的美名。由于大自然的侵蚀和战争的破坏,这些雕像的原件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大部分是复制品。
像所有欧洲大城市的标志景观一样,这里同样逃不开传说和神化。桥右侧的第8尊雕像圣约翰·内普慕克(Statue of St John Nepomuk),是查理桥的守护者,这位著名的红衣大主教,因为拒绝向国王透露王后在忏悔时说出的秘密,被从查理大桥上扔进了波浪滔滔的伏尔塔瓦河,成为第一位为保护宗教里忏悔隐秘权的殉道者。后来他的弟子们从河里将他捞起时,发现圣约翰头上出现五颗星星,之后被教廷封为“圣人”。
圣约翰·内普慕克
圣约翰的脚下有两块铜浮雕,日夜都有成群的人簇拥在那里,据说只要用心抚摸,必定会在将来重回布拉格。当我看到那两块被人触摸得锃亮的地方,也就明白了这些川流不息的人群拥有怎样的期待。
从1974年开始,查理大桥便禁止车辆通行,石砖铺砌的桥面全成了步行道。白天黑夜,桥上永远都是人头攒动,卖艺的音乐家、画家、出售手工制品的工匠,以及像我这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走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想拍一张大桥完整的照片都很难,更郁闷的是,大桥正在维修,封闭了一半的桥面,显得更加拥挤。然而即使这样,查理大桥依然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桥上画家的彩笔行云流水,歌手孤独婉转的歌声让人感伤,萨克斯手的曲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吉他手弹着消魂浪漫的旋律……
孤独的提琴手
桥上的爵士乐队
卖画的小贩
画家与女孩
桥头骑士扮演者
不知从何时起,查理大桥成了欧洲最适合情侣接吻的浪漫之桥。据说韩国出版的布拉格导游书上就提示大家,在这座桥上接吻的情侣会得到一生的祝福……此刻的我无法亲自印证传说的真确,却看到很多幸福的表情。
或许只有真的到了查理大桥,才能感受到“情人桥”的意义。如果和情人一起,那就来桥上接吻吧,如果如我一样形单影孤,那就在桥上欣赏接吻,尽情的拍照吧。
“情人桥”
查理大桥边坐落着斯美塔那博物馆,最值得一看的便是那份早已乏黄了的《我的祖国》原始曲谱。在曲谱的留白处,斯美塔那用斯拉夫文标注着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的字样,因为这是他生命的源泉。所以交响诗《我的祖国》也叫做《伏尔塔瓦河》。
美丽的伏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当《伏尔塔瓦河》的主旋律响起时,我终于体会到这位捷克作曲家凝聚在音符中对祖国所饱含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