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乌本桥,一场别样的邂逅
2012-06-05 来源:新浪博客
所有去过曼德勒的人,大多都愿意用最大的激情去表达和演绎乌本桥。而当我翻看他人关于乌本桥的摄影作品时,经常感觉到自己的相形见绌,遗憾并没有利用好瞬间变化的光线条件,也没有去挖掘更佳的角度。但观看的要点之一,便是置身其中,置身其中才能达到主客体的情感和心灵的共振,从而最大程度地接近一个地方的美丽。从这一点说,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徘徊的不忍离去,每一次驻足的心灵拥抱,都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

  于是,我依然冒昧地写着我的乌本桥,表达我眼睛里的乌本桥。



1.2公里长的乌本桥

  初来,所看到的是夕照下一个梦幻城堡;而最后的印记,是在缅语《童话》的歌声中离去。一路上,无数的日出日落,乌本桥的日落美得平和温暖,不带一点点哀伤或是落寞。

  行走在乌本桥上,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惬意,觉得行走在古老的传说中,似乎找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是,这里,小桥变成了长长乌木桥,桥边人家变成了临湖寺院,桥下流水变成了明镜湖光水色。而所唤起的安静优雅从容,却如此相似。



孩子们在水边玩的十分开心

  乌本桥修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大约距离现在160年。那一带本是低洼之地,雨季湖水上涨,湖滨成为泽国。为解决当地交通困难,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木桥,同时为了使桥梁不至腐朽,便用了珍贵的柚木来建设整座桥梁,从而具有了百年不朽的品质。桥很长,长得超过我的想象,记忆中我还没有见过如此长的木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无论是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均由珍贵的柚木构造。建设整座木桥,差不多要花去百万立方米优质的柚木。



蜿蜒曲线的尽头是一座寺院
  踩着柚木桥,沐浴着下午接近黄昏的阳光。感觉乌木桥曲线优美流畅。这蜿蜒曲线的尽头,是一座寺院,隐藏于热带丛林之中,似乎有着一种神秘。而在乌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居然如此之多。游人自然不少,本地百姓也很多,而且还有很多僧人,或行或坐。在桥上,与很多人就是这样迎面而过。突然觉得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有多少人,都是迎面而来,迎面而来却总是擦身而过,似乎迅速流逝于身后。而又有多少的似曾相识,是已经注定在未来生命一刻埋下玄机?



直指苍穹

  站在乌本桥上,望一个方向。远处有平静如镜的湖面,而更远处,丛林处白塔掩映,在夕阳的照耀下,塔顶金光熠熠,构成特别宁静。而在另一个方位,接近黄昏的阳光照耀下,一副纯粹的田园牧歌生存状态,完整呈现。

  落日很美。总觉得站在乌本桥上,看落日,有回到诗词画中的丝丝感受。觉得远处的枯树与小船,如同漂浮于画中。这种感受,如此暗合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精神,那种宁静致远,让人一点暗哑,几分沉浸,十分入画入心。而在乌木桥的中部,有梯子可以下到桥下河滩。站在河滩上,向上望来来去去的人,觉得有一种很特别的意境,有一种孤独在旁、观人生过客的感受。



夕阳把水面染成金色

  走在乌本桥的夕阳中,觉得一树、一舟、一屋、一人,皆成美景。一种人在画中走的感觉。体会平静如镜湖面,悄悄染上一抹瑰丽色泽,然后由浅至深,渐成湛蓝。

  而近处,湛蓝慢慢让位于满目霞光,远处的独树似乎在火焰中坚持。有一种浓烈,无声无息,乌本桥的夕阳燃烧,便是这般宁静如初。



日落时分,乌本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变成剪影。

  而乌本桥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黄昏光晕迷离下来来去去的僧人。他们数人成群地游走在乌本桥上,或者坐在桥墩上,默默看着夕阳。



行走的僧人
 
  在乌本桥,我有机会和很多的年轻僧人交流。乌本桥上的僧人大都是高中学生的年龄,具有非常强的主动与外国人交流的愿望,并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灿烂如同一缕阳光。和他们聊天以后知道,他们就是桥头寺院学校的学生,而英语都是寺院学校必须修的课程。于是每到黄昏,他们就来到这里和外国人交流,以锻炼口语。



僧人和游客交谈
  寺院学校,也强制学习外语了,这是一个社会内核性力量寻求向外交融的象征。我在与他们的互动交流中,明显感觉到他们英语水平的青涩。我的外语已经算比较烂的了,但在他们面前,估计也是好过太多。但我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渴望自由的交流。

  在这种交流中,我丝毫感受不到漠然、沉重、自卑,也感受不到任何自我的有意压抑,以及对交流主体背景差异的担忧,他们清澈如这湖水,干净,明亮。也许,他们所揭示的精神状态,也是缅甸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的恋人们把爱的誓言写满了乌本桥

  乌本桥被被缅甸本地人称为“爱情桥”。当初建桥时,桥头桥尾和桥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阳躲雨。在缅甸人看来,六座亭子体现了佛教的“六和精神”。六和精神本是僧团生活的准则,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互不侵犯),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佛教僧团本质上是很讲究平等群议的,其组织方式建立在众生平等基础上。只是没有想到,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缅甸人,会天远地远赶来这爱情桥,立誓永葆这六和的和睦互敬,把乌本桥演变成婚姻家庭的精神图腾,以至于成时尚。



整座桥有六个用于休息的亭子,这一小段可以叫廊桥

  只是,用一生岁月去保护这六和,谈何容易!一个和字,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甚至要以信念的方式去坚持。远望,那六座避雨的亭子,多么像家的样子,那亭子下,也许能够感应到和美温馨的慰籍。这种幻想似的感知,让夕阳下的我,内心涌起一种寻求归属的期盼。

  在桥上走着,缓慢地走着,看着,感受着,直到暮色渐浓,寒意初上。望远处,暮色下芳草凄凄,宁静和美。内心感受到美的满足。



自由欢唱的人们

  走得累了,倚在桥桩上看远处的独树、人家,残阳如火,从水面直烧到天际,给四周全部涂上一层金红。然后,听到吉他弹出的熟悉旋律和相伴的缅语歌声。转过身,是五六个小伙子一字排开坐在桥栏上,中间的一个正弹唱着《童话》,年轻的脸庞伴着怡然自得的歌声,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缓了步伐。这是我在旅程中第一次听到的歌声,在这之后,才发现,随处都可能有人怀抱吉他,自娱自唱。而当时,在乌本桥的日落中,这样的歌声一时让我不能移步,直坐到暮色渐浓,寒意初上。



一亭一世界

  大抵某个地方,惹人驻足流连,一是景美,一是意寓特别,乌本桥也是如此。“Amarapura的乌本桥”,听起来仿佛有戏剧的味道。这道全柚木的桥横贯了东塔曼湖,据说有一千多米,是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柚木桥。从桥头到桥尾共有六座柚木亭,隔不了多远,就有些给人休息的座椅。佛教有“六和”:身和同局、口和同语、心和同制、德和同守、见解和则同进、利益和则共享,于是印正在六座亭上。因为这个缘故,许多缅甸人在相恋时会不远千里赶来,同登这座桥,在这里立誓永远和睦互敬。



沧桑的木桩

   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由桥的起点走到了桥的另一头,找到末尾那排木桩的编号:412

  也就是说乌本桥的柚木立柱有2×412=824根,每根平均为8米长,30公分直径,桥面以平均4米宽,厚10公分来算:所用柚木=824×8×3.14×0.15×0.15+1200×4×0.1=945.7248立方米,再加六个廊亭的用料60立方米。乌本桥共用柚木约为1000立方米。

   按照现在的价值,每立方柚木2万元来计,乌本桥的建造价应为2000万元。

   文物是不能用这种价值来计算的,我宁愿相信它值100亿或更多,百年的乌本桥是无价的。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