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耗资白银万两打造“黄河第一桥”
2012-08-13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在兰州,中山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百听不厌的话题。自中山桥开始兰州就有了一种桥的情结,尽管今天中山桥的“桥子桥孙”已经数不胜数了,但人们津津乐道的依旧是中山桥。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进入,有志之士大量吸收西方军事桥梁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是中国近代运动、变革、革命的起源。

  1872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燃起的硝烟刚刚散去,左宗棠被清政府派到西北,担任陕甘总督,准备收复为阿古柏所侵占的新疆。作为湘军首领的左宗棠进驻兰州后,出于西征的需要,奏请同治皇帝同意,设立了兰州制造局,这是洋务运动在甘肃的开始。同时,为了疏通交通,出于军事和民用的目的左宗棠设想在黄河上架一座铁桥,以取代镇远浮桥。

  当时,德国商人福克索要白银63万两,这是一个远远超出人们所能承受的价格,左宗棠只好放弃了在黄河上修建铁桥的计划。

  这一沉寂就是将近40年。1905年,德国商人喀佑斯自天津来兰州旅游,此时,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前后。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洋务运动。

  一个叫彭英甲的人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的远见卓识,他的不辞劳苦,注定要使他成为晚清甘肃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1905年,德国商人喀佑斯来兰州旅游,喀是德国泰来洋行经理。这个时候,彭英甲担任兰州劝业道、甘肃农工商矿总的职务,人们再一次提出修建铁桥的事宜,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立即表示支持,经过彭英甲同喀佑斯协商,修桥费用初步定为16.5万两白银,这是一个比较适中的价格,当时的财力也能承担。但是甘肃省内的保守派强烈反对,其中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是白遇道,白当时任甘肃按察使,由于他的反对,修桥面临着泡汤的危险。最后甘肃布政使丰坤泰,以修桥属于“新政”为由,复报陕甘总督升允,并由总督直接上书朝廷,争议才算作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代表甘肃地方政府的彭英甲同德国商人喀佑斯签订了修桥合同。

  今天我们看这份合同,依然能感觉到它的严谨。这背后既有中国人的小心谨慎,也有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对于材料、施工、质量、付款方式、验收程序,合同都作了详细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计算,保固期80年,到达1988年。在保固期内无论冬夏,倘因河水暴涨漫溢进城,将桥冲毁时,于泰来洋行无关,除此而外,如有损坏,泰来洋行一定赔修。

  第二年夏,修桥所需要的一切材料都已海运到天津,按照合同规定,国内的运输由洋务局派员自天津运到兰州。在这期间如有损坏,泰来洋行负责修理,自首批材料机具运抵兰州之日起,十八个月内完成全部工程的施工验收。

  国内所有的转运任务均由洋务局派人负责,在西安、新乡、天津派驻转运委员,同时在兰州设立受料委员会负责接受材料。就当时国内的交通运输条件而言,从天津到河南新乡一段均有铁路可通,运输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的一段是兰州至新乡这一段。

  当时,通行的官道大部分崎岖不平,而且有些地方道路比较窄。这一段的运输任务交给兰州大车户王新年,他们负责在天津定做了四轮、六轮大车10辆,连同兰州征集的旧式大车,共计40辆大车。整个运输分为两个阶段,新乡至西安由河南、陕西等地的大车拉运,西安至兰州一段则由王新年负责。有着大规模运输军粮入新疆经验的大车户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整个材料、机具设备分为36批。从1907年8月开始起运至次年5月运完,期间历经艰辛,400万斤的修桥建材终于运到了兰州黄河边。

  这是甘肃运输业有史以来第二次大规模运送货物。第一次是为左宗棠进军新疆提供军粮运输,当时的运送规模达1980万斤,路途之遥难以想象,共组织了5000多辆大车、34500头牲畜,才完成这一壮举。而黄河铁桥材料运输的难度远远超过军粮运送,单件重量大,建材超重超长。

  合同签订后,德商便将兰州黄河铁桥的设计委托给了美国桥梁公司,而具体的施工则由德国泰来商行负责。这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疑问,那就是黄河铁桥的修建者是谁?这个扑朔迷离的话题,使人们争论不休,有人说,铁桥是美国人修的,也有人说铁桥是德国人修的,争论最为激烈的则是比利时人,他们认为铁桥是他们修的。

  其实黄河铁桥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毫无疑问,总承包商是德国的泰来洋行,而他们将铁桥的设计转包给了美国桥梁设计公司。为什么会出现比利时?这要从彭英甲说起,彭英甲在兰州创办了一系列实业,技术上主要依赖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尤其比利时驻华参赞林阿德,这位长期生活在甘肃的比利时人,同彭英甲签订了大量的商务合同,为甘肃的近代实业提供技术设备的支持。或许德商喀佑斯来兰“旅游”就与他有直接关系。因而一些人认为铁桥由比利时人所建也在情理之中。

  为数不多的历史图片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历史资料描述了施工的艰难。当时,负责施工技术的是美国工程师满宝本,负责现场的是德国工程师德罗,其余的员工都是工地具体操作人(相当于工程队队长)天津人刘永起从天津、上海等地招募的。

  4月10日,铁桥正式开工修建了,工人们先是在水深2.6米的黄河中围堰,然后开挖,在距水面6米的地方,人们挖到了基岩,情况证明黄河北边是红砂岩,南边是青砂岩。然后下入沉船(也就是沉箱),在围堰和沉船之间灌注混凝土,最后在沉船中间灌入混凝土,上设桥墩。宣统元年(1909年)8月30日,黄河铁桥终于竣工了。验收通车,工期比预定工期提前了两个月。

  尽管有严格的合同,铁桥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按照合同规定以及双方同意的原设计方案,铁桥的原设计为木纵梁上横铺铁板,但在竣工的时候,却改为了碎石沙子。这时,升允已经不再担任陕甘总督一职,总督一职由毛庆藩担任。几经交涉,德商才不得不将桥面的沙子铲除,改铺木板。

  铁桥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第一桥”,从1905年彭英甲同喀佑斯谈判,到1909年9月铁桥交工,前后历时4年,共耗费国库白银30.6691万两。

  铁桥通车后,甘肃洋务总局制定了完善的维护管理规定,具体操作由兰州府会同皋兰县共同负责,将修桥时的工程队队长刘永起留下帮管铁桥,月薪白银12两。此外还设立12名巡护兵卒负责铁桥的安全。铁桥竣工后,升允在1909年撰文立碑,记述铁桥的修建始末。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