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云南龙王化道士 霖雨天降解焦虑
2012-08-22 

 
      在昆明北市区的盘龙江中游,有座古老的石拱桥———霖雨桥。

  霖雨桥头矗立着一块桥碑。碑文《霖雨桥记》讲述了一个神奇的传说。

  清朝太子少保、云南总督岑毓英由京城来云南上任,途中遇一道士何光舟便与其同行。途中,道士得岑毓英照应,同吃同住结为良友。抵达昆明分别时,道士感念岑毓英路途上的照应,许下诺言,若岑毓英遇有难事可到黑龙潭相会,定会相助。岑毓英到任后,云南连续三年干旱无雨,大地龟裂,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百姓、官员纷纷烧香求雨,但仍旧无雨。岑毓英深感焦虑,忽忆起三年前何道士相别时许下的诺言,便选定吉日,下令全城斋戒、禁屠三日,亲自到黑龙潭请道士求雨。

  岑毓英到了黑龙潭,与龙泉观主静虚道长交谈,方知何光舟道士为云南龙王,住黑龙潭,即与文武官员到黑龙观正殿上香,恭身祷告,至龙潭前与龙王相会。岑毓英乘轿回府时,一路大雨随轿同行,轿前烈日高照,轿夫被晒得大汗淋漓;轿后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将轿夫淋得喘不过气来。前面的轿夫要赶回休息,后面的轿夫要停轿避雨,两轿夫一路吵嚷不休。行至一大石桥,轿内总督无奈,对轿外大声念道:“谢谢龙王,免送,免送。”此时,轿子刚好行至石桥正中,大雨忽停,只见石桥一面被雨水洗得一尘不染,一面被太阳晒得石头发烫。自岑毓英总督上香求雨后,昆明连降大雨,旱情解除。此后,昆明坝子连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大桥也因久旱逢大雨而得名霖雨桥。

  霖雨桥横跨盘龙江,长约37米,宽约10米,是一座三孔石拱桥,位于昆明城北十里的罗丈村。该桥始建于明代,其后多次被洪水冲毁。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郡人熊兆武等筹款重修。嘉庆四年(1799年),云南巡抚初彭龄再次重修。初彭龄修复霖雨桥后,“作文志之”,并立了一块桥碑。有趣的是,这块桥碑却是由永平县令桂馥书写。

  岑毓英(1829—1889)为广西西林人,清末大臣。在岑毓英到云南主政之前,霖雨桥已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霖雨桥的名称与岑毓英到黑龙潭求雨毫无关系。因此,有关霖雨桥的传说不仅神奇,也很离奇。但这个离奇的传说却在石桥附近的村民中代代相传。离奇的传说,让霖雨桥凭添了传奇的色彩。霖雨桥的“奇”还体现在碑文的书写上。由巡抚撰写的碑文却是一位县令书写。

  桂馥(1736—1805),山东曲阜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990年)进士,他官位不高,但在书法上却有很高造诣,被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人”云南不少古桥都立有桥碑,但像霖雨桥这样由当时有名的书法大家书写碑文的却绝无仅有。1984年3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顾峰撰写的《云南碑刻与书法》一书,对桂馥的《复修霖雨桥记》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评价。桥碑高2.5米,宽0.94米,隶书15行,每行36字。碑额“复修霖雨桥记”六字用的篆书。顾峰先生写道:“《复修霖雨桥记》为嘉庆五年(1800年)五月所书,为桂馥晚年作品。用笔劲健沉着,端凝浑厚,字形稍带方满,但方而不倨,丰而不侈,颇少波磔,善于在平正中力求变化,横直笔画组织得较为严密,几乎突破了行格界限,显得博大庄严,雄健恣肆,有豪放开张之趣……”

  桂馥的《复修霖雨桥记》在云南书法史上是难得的佳作,对云南交通史来说也是一件难得的历史文物。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桥碑早已不知去向,现仅残存碑记的局部拓片。顾峰的《云南碑刻与书法》一书,以及后来出版的《昆明市交通志》均仅刊登了桥碑的两片局部拓片。

  话又说回来,云南不少古桥都有相关的传说,但传说中的人物往往是菩萨、神仙,像霖雨桥这样以真人特别是封疆大吏为主人公的传说并不多见。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传说也有它流传的前因后果。明清年间,霖雨桥为嵩明、寻甸二州州官百姓往返昆明必经之桥,同时也是昆明官府百姓到黑龙宫祈雨必经之桥,桥两岸为军民屯垦之所。据史料记载,岑毓英无论主政滇省、黔省抑或闽台,均表现出爱民如子的情怀。他有没有亲自到黑龙潭求雨没有见到相关记载,但他在担任云南巡抚期间组织军民抗击洪灾的事却记入了历史。清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昆明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岑毓英亲自指挥军队救援受灾百姓,而且“连日冒雨登城,督饬营员带领船户水手分处援救”。在经费万分支绌的情况下,他组织“分设粥厂赈济灾黎”,体现了爱护治下的亲民情怀。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正是百姓对这种亲民情怀的认同。

  20世纪初年,有位法国人曾拍摄了一幅霖雨桥的照片。桥头,居民的住房除三四幢略显高大外,其余均低矮破旧,几乎全是土墙、草顶的茅草屋。房前的草堆旁,站着三五个穿着朴素的村民。桥上,一人骑着白马,肩挎篾帽,缓缓走过。河道淤塞,只有中间一个桥孔可见流水。

  百年过去,今天的霖雨桥早已不是昔日的霖雨桥。桥面铺上了水泥混凝土,立起了漂亮的栏杆,只有桥墩仍保留着旧日模样。霖雨桥变得漂亮了,但左看右看,总有一种山野村姑披上华丽披肩的感觉。桥旁再也见不到古老的村落,再也见不到一丘农田,它们已完全被高楼所取代。昔日的罗丈村,以及周围村庄那些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不再有田可耕,他们脚下的土地成了昆明的北市区,他们也摇身一变,成了市民。但他们对霖雨桥的眷恋却丝毫未减,每天,他们都会到霖雨桥头盘龙江边新修的亭子里唱昆明小调,唱昆明花灯,向人们讲述霖雨桥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