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身世最为传奇的铁券桥
2012-08-24 
温岭桥梁,有历史渊源的,而身世又最为传奇的,恐怕要算泽国的铁券桥了。

  清《光绪太平续志·津梁》载:“铁券桥,即泽库之新桥。光绪间,里人阮萃恩立碑于上,碑刊‘得钱武肃王铁券处’八字,并改今名。” 钱武肃王,即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人钱镠,武肃王是其谥号。

  得钱武肃王铁券事,见载于《嘉庆太平县志·杂志·杂物》:“铁券,故临海钱氏所藏。唐乾宁四年,昭宗赐节度使钱镠嵌金券,文共三百三十三字,券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形如半瓦。其后子孙居台州,券亦随焉。至元丙子,家人携以逃难,失去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于邑泽库水中网得,以斧试击,则铁也。一村学究颇闻赐券事,贱市之,亦不悟其字为金。有报于钱叔琛之兄者,用十斛谷易归。一角有斧痕,余完好如故。事载陶宗仪《辍耕录》。又宋濂《送钱允一还天台序》称,宋季兵乱,券沈官渭水中者五十六年,元至顺二年渔人获之,售尚德之父世珪,说微不同。实则泽库即官渭上游,一水相通,其记所出处不甚远。若黄岩打网桥亦称以获券名,则于纪载无考矣。”

  铁券是唐昭宗赐给钱镠的。钱镠(852年-932年),浙江杭州临安人。刚出生时,因为相貌异常丑陋,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婆婆心中不忍,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镠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直至发迹后才改名与“留”同音的“镠”,叫作钱镠。钱镠年轻时以贩私盐为生,后来吃粮当兵,由于打仗十分勇敢,逐渐做了将领,并且越做越大。唐昭宗乾宁年间,击败董昌,占有两浙十三州,被封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乾宁四年(897年),鉴于钱镠招讨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赐金书铁券与他,免其本人九死、子孙三死。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封钱镠为吴越王,吴越国自此创建。

  自钱镠获铁券以后,铁券即被供于祖庙。后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了北宋,钱镠之孙钱俶向宋纳土称臣。其后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都曾专门观赏过铁券。北宋末金兵入寇,钱氏举家携券南逃,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钱俶曾孙钱景臻的儿子钱忱侍奉他的母亲秦鲁国大长公主(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避地临海。宋高宗赵构即命于台州赐第,第在临海城内美德坊。钱氏铁券从此安家台州。元至元丙子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海,钱府家人带上铁券逃跑,从此铁券不知去向。直到在温岭泽国被渔夫网得,才重新面世,勾出一段铁券桥故事。

  渔夫得到铁券,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用斧敲击,见是铁制品,就不以为意。村中一学究见到,用很低的价钱买了下来,也不知道钱氏铁券字是用黄金镶嵌的。后来有人将这一消息报告给钱氏后裔,钱氏后裔就用十斛谷子换回了这块铁券,这一宝物总算重又回到了故主钱氏手中,以后一直在钱氏家庭中辗转收藏。此后,明太祖、明成祖、清高宗都曾特意观赏过这块铁券。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氏后裔将此券献给国家,当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59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将此铁券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铁券即出泽国,后人遂踵事增华,在出券处建桥纪之。光绪间,里人阮萃恩立碑于上,碑刊“得钱武肃王铁券处”八字。阮萃恩,据清《光绪太平续志·选举志》载:“阮萃恩,字贤杰,号晓云,泰恩弟。光绪中例授广东灵山县知县,加同知衔。” 1935年重修铁券桥。桥原为三孔人行石拱桥,解放后升高为人行水泥石梁桥,3孔,长约23.25米、宽约3. 5米。1992年又重修之。

  岁月沧桑,而铁券桥依然。一段遥远的传奇,寄寓于桥,流传至今。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