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桥梁的取名,都有各自的缘由和典故;同古代桥梁相比,现代桥梁的取名要简单得多,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处。现代跨水大型桥梁,多以地名、江名为桥定名,有的还要加上序号。比如:南京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二桥——五桥等。古代桥梁的取名就不一样了,比如:“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的“洛阳桥”,它不在河南洛阳,而是在福建泉州,传说唐宣宗在游乐洋江时,览山川之胜概,有“类我洛阳”之语,遂将江名改为洛阳江,所建的桥也就叫“洛阳桥”了;而“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的“天津桥”,并不在天津,而是在河南洛阳,是唐代仅次于长安的东都,因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依此而得名。在湖北武当山也有一座“天津桥”,是取“天生一水”之意。这种桥名,若“按图索骥”,就“大相径庭”了。
源于“金口玉牙”、皇权“钦定”的还有陕西省西安市的“灞桥”,它得名于战国时的“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霸水,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水上有桥,谓之霸桥。”就是说,秦穆公为显扬自己的霸业,把滋水改为“霸水”,把桥名取为“霸桥”。后来将“霸”字加了个“氵”旁,才成为“灞桥”。古人于此桥送别黯然神伤,遂又名“销魂桥”。因灞桥多次水毁,汉王莽时,又失火烧圮,为怕再废,遂改名为“长存桥”,后来人们还是沿用“灞桥”一名。
在四川成都有两座千古留名的桥梁,遥遥相对。北者曰“驷马桥”,南者名“万里桥”。“驷马桥”因司马相如而得名,相如出蜀赴长安求官,曾说:“不乘驷马高车,不复过此桥。”后来果然如愿,得高官而归。因此,称此桥为“驷马桥”,以纪念这位文采飞扬的蜀中文人。
“万里桥”所纪念的人,比司马相如的地位要高过许多,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蜀相诸葛亮送费祎使吴,亲送之至此桥,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成都人崇敬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贤,就以“万里桥”为名;同时,也为费祎使吴留下了一段佳话。唐杜甫《野望》诗云:“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唐代才女薛涛就住在万里桥旁,有人诗赠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指薛涛),枇杷花下闭门居。”
可惜,这座历史名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要建新桥被拆掉了,更糟的是在另一个地方依样重建了一座“万里桥”,把真古董毁掉,以假古董冒充。对此,成都民众十分痛惜,学者更是浩叹不已。在广西兴安县古灵渠上,也有一座万里桥,是由于从唐朝都城长安算起,至此桥恰好相距万里,因此得名。
在以数字命名的桥中,以“万”字头为最大,皆取其吉祥的含意,诸如,万安桥、万宁桥、万年桥、万寿桥等。次为千秋桥,位于江苏镇江,上为万岁楼,下为千秋桥。湖南浏阳有一座百子桥,意谓百子献寿。百位以内数字命名的桥,最大的是二十四桥,最小的是一宿桥。一宿桥位于福建松溪县,宋益王经此,曾住过一宿,因名。
从二到十的数字桥,每数都有五六个之多。云南建水县的双龙桥,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桥,2003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古桥——拱桥》中,就有双龙桥。余如,二圣、三义、四仙、五节、六龙、七星、八桂、九曲、十老等,不能尽数。
有的桥则以天干、地支来命名。位于江苏镇江城南三里处的“丁卯桥”,源于晋元帝之子司马裒镇守广陵,运粮出京口,因水干涸,奏请造桥,是在丁卯日动工兴建,遂名“丁卯桥”。唐朝太和进士许浑,筑别墅于桥侧,被人称谓许丁卯,其诗集为《丁卯集》,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收在他的集子中。一个桥名竟成为一个人的别称和书名。
有的桥原本有名,但诗人嫌其用意不当,为其改名,并赋诗明意,遂为世人所认可,就用新名了。“情尽桥”被改为“折柳桥”即是一例。据《唐诗纪事》载:唐代雍陶在宣宗八年(公元854年)出任简州刺史,简州的治所在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一天送客人至城外的“情尽桥”,向左右人问起为什么叫这个桥名?左右回答:“送迎之地,到此为止,所以桥名情尽”。雍陶听后,觉得并不贴切,遂提笔于桥柱上题了“折柳桥”三个字,并写下七言绝句《题情尽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
修桥筑路是行善积德之事,许多桥梁多取吉利的名字,诸如:永济桥、百顺桥、万寿桥、安平桥等。最为著名的又成为习俗的是同里镇的“太平”、“吉利”、“长庆”三座石桥,镇上凡有婚嫁、寿诞、升迁、科中等都要过三桥,而且要奏喜乐、唱喜唱、放鞭炮,这种习俗从清朝建桥起一直延续至今。
具有幽默意味的是,因为一句开玩笑的话,就把一座桥名给改了,并被使用。据《襄阳耆旧传》记载:“猪兰桥”,原名“荻兰桥”。桥的左右长满了蒿荻,有一人在桥东面养了很多猪。襄阳太守说:“这儿有猪屎味,可改名‘猪兰桥’。”就是这一句玩笑话,想不到老百姓就用上了“猪兰桥”这个名字,真够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