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碾盘桥与槐树底
2014-07-29 
唐河县桐寨铺镇东北部,有两个相距不到一里地的临近村子,较大的那个村庄叫碾盘桥,该村委会也以此命名和村部所在地,其北边不远还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叫槐树底,长期以来,那一带的村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碾盘桥透墒雨,槐树底干地皮”,不明就里的人们猛一听不免有点纳闷了,俩村子相距不过几百米,雨量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其实,这不过是从两个村庄的名字演绎而来的笑话而已。

  碾盘桥村位于桐寨铺街东北方向10华里,方圆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庄稠密。鸭河白桐灌渠环绕村前而过,村子很大,东、西,南、北各长1公里多,有5个村民小组,相传其居民是明代初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而来,以李姓居多,按家族繁衍远近分为高楼门、当中院、北门里、牛屋院和东馆里五大门份,在村庄的西南角3里左右有块地势稍高的田地,埋着李家祖坟,很多石碑、墓葬在1958年大炼钢铁和水利化运动中扒毁,现在那块地的名称还叫“李老坟”。另外村中还有王、梁、陈、等姓村民居住。村东边和东北边紧密相连着小曹庄、小薛庄、后王庄、后陈庄4个小村子,加在一起共9个村民小组,2500多人。是镇域内几个较大的村庄之一。

  村庄的西头、中间和东头各有个十几亩左右水面的大坑塘,以前,清澈的塘水供人们洗衣、淘菜,饮牲口、浇菜园等,每到夏季成群的孩子在里边洗澡游泳。周围绿树成荫,是村民们歇息纳凉和吃饭的好地方。村中间偏西的坑塘东西方向较长,称为“长坑”,村东头和学校之间的大坑叫“桥坑”,可能就是和旁边的那座桥有关吧。长坑和桥坑之间有条水沟相连,下大雨坑塘溢满时,西边坑塘的水会随地势依次向东流入桥坑,然后顺沟排走,东流几里后折北流入桐河。水沟的北岸和桥坑的西岸是村中的东西、南北两条主要通道,就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即水沟交桥坑的入水口,有一座用两排立着的石磙做桥墩,两个碾盘做桥板的小石桥,村中人都不知道这座桥建于何朝何代,但这个村子就以此桥命名——碾盘桥 。

  据上世纪70年代该村70多岁的老保长李恒义先生介绍,以前为防匪患,曾组织村民在村庄周围挖了寨河,修筑寨墙,于是该村在东、西、南、北4个寨门的寨河上共建有四座用旧石磙、碾盘搭建的石桥,供村民出入,村名也由此而来,现存的只有桥坑旁东寨门这座碾盘桥了,其余的三座均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庄的扩大,寨河的填埋而毁掉。

  槐树底村也是由山西洪洞县王姓弟兄移民而来,后逐步繁衍而成村,他们初来定居时为留恋当初迁移集合地的大槐树,就在新居屋旁栽了一棵槐树苗,后来小槐树逐渐长大,树冠枝叶茂盛,绿荫如伞,这里也成了村民们群居闲聊的场所,人们看到每每来到这棵槐树下,便会触景生情,槐树也成了乡民们怀念故土的精神寄托。随着人口的繁衍发展,后有曹姓、李姓等居民的加入,村子就以“槐树底”为名。几百年来,碾盘桥和槐树底两村村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鸡犬之声相闻,世代友好相处,联姻结亲,互帮互助。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从事着简单的物质生产劳作和人类繁衍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的某年夏日,一外地客商从唐县城到桐河街去,一阵小雨过后,路过碾盘桥村,当经过那座小石桥时,看到桥面上仍积着一层雨水,而到槐树底村,则看到村民们还在那棵大槐树下乘凉,树下地皮干干的,于是便停下来歇歇脚,顺便找口茶水喝喝,就顺便和村民们聊了起来,随口说道:刚才这阵雨,碾盘桥够墒了,您们槐树底还是干地皮,当村民弄清是怎么回事时,都哈哈大笑起来,都连声附和道:妙、妙,真是太有意思了。

  其实,阵雨并不大,都是湿了个地皮,只是碾盘石桥上不渗水积雨较多,而槐树底下由于茂密树叶的遮挡地面没落多少雨滴而已,从此,“碾盘桥透墒雨,槐树底干地皮”这个笑话也就流传下来了。
上一篇:老苏州桥名趣谈
下一篇:泉州洛阳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