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番禺市桥
2015-03-25 
   三百多年前的番禺市桥,位于番禺县民田区与沙田区之间,市桥河便是一条天然分界线,河以北是固有的丘陵民田村落,河以南是不断“生成长大”的沙田水网地带。其实,珠江口“狮子洋”段的石楼、莲花山、大岗、黄阁等地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还是“潮涨为洋、潮退为滩”的荒野滩涂。黄阁境内的江面上有大虎、小虎两座岛屿,传说数百年前,岛上渔民偶尔会看见天上出现市桥(古称石桥)河涌街道、车马行人等景物(现代称之为海市蜃楼)认定市桥一定是个“上天庇佑”的好地方。于是民间曾流传过一首民谣:“岭南福地真正多,其中有条石桥河。两岸人物天上见,一眼认出妹妹与哥哥!”。

   从海市蜃楼上认得出妹妹与哥哥固然是夸张,但自古以来,市桥便是禺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及宜居市镇却乃史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河涌纵横水运便利,五十里(华里)市桥河上支流无数,仅市桥乡(民国以前市桥为乡级建制)段即有东涌、西涌、清河涌、后檐涌和环城河等多条支流,每逢端午节,多有赛龙盛事,不仅是市桥万人空巷涌向河涌两岸观看,连周边乡村的民众也成群结队扶老携幼的赶来捧场,甚为壮观。

   曾记否,市桥城区里的几条支流,承载着多少老市桥的记忆,蕴藏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和神话般的传说,随着岁月推移社会发展,这些河涌支流半已被填平或覆盖,隐没在历史的云烟里,“幸存”的也功能大减,不为世人所重,笔者欲借“时光隧道”与“有心人”一起穿越回湮灭了的河涌,浏览当年景况。

   ——东涌,曾是市桥东部一个水面船艇穿梭两岸人马来往,既兴旺又优雅的生活圈,那时很多渔民摇着船、唱着歌,将渔获运到此处进行交易,卖剩的鱼虾等水产品则会拿到岸上设点加工,晾晒成干货待机而沽。后来,随着上岸定居的人不断增多,逐渐形成一个集摊位经营、产品加工、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居民区,这个颇有社会影响力的 “社区”,很快引起官府的重视,将其编入官册,定名“晒鱼地”(即今时东涌路南端晒鱼地大街),实行户籍管理,也就是接受各种申报投诉,同时按律向经营者和住户摊派各项捐税。

   东涌两岸乃市桥黎姓族人聚居地,族中人材济济,其中有一位名声在外的皮肤科医生,本名黎自燕,因医术高超,令许多患者因医得治痛苦尽除且人品高尚义气凛然,故人们多嘉称他为“黎义燕”。此君曾接诊过一位来自“狮子洋”彼岸的东莞少年,并因此结为义父子,此少年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抗清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据说,袁崇焕少年时曾得了一种无法定性、虽不严重却妨碍生活和学习,在当地久治不愈的皮肤顽疾。后探知番禺市桥有“神医”可治,于是乘船“飘洋过海”来到市桥东涌,向“神医黎自燕求治”。信是医缘有定,第一次诊疗即功效明显痛苦大减,两人医缘之外更投人缘,多次交往后,黎医生发现此少年志大才高,绝非俗人,知其爱读经史向往军旅,便取出自己作了批语的《杨家将》、《岳飞传》、《木兰诗》 和唐诗中的“军旅篇”等珍藏本辅导小崇焕研读,对“神医”感恩戴得的小崇焕要拜“医德双馨”的黎自燕为义父,“神医”也乐得有此志冲霄汉的少年为义子,真可谓“天作之合”。

   小崇焕每次从东莞乘船来市桥均于东涌的“启仁”码头上落,在河边矗立了几百年的“启仁”石碑直到清朝晚期涌被填平后仍在原处,至于何时被移走和落在何方则无人知晓。
上一篇:金汤桥
下一篇:107岁浙江路桥将大修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