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唐朝的村 宋朝的桥
2015-12-01 
        旅途抒怀

        知道上甘棠村的时候,并不了解它,只知道它在湖南江永县,据说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村。喜欢行走在古村或古镇的感觉,春天或秋天的雨夜,与懂古村古镇故事的人守在古村或古镇一处角落;或借一束微弱的灯光,行走在青石板路上,任凭雨丝轻轻抚摸,那是一种无法言述的幸福。

        从桂林到江永的千年古村上甘棠,地理上并不遥远。一日,忙完手头的俗务,即兴驱车前往。据资料介绍,周氏家族自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开始定居上甘棠,一千多年来村名未变,村址未变。上甘棠的村名源自《诗经》中的《甘棠》一诗:“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召伯即召公,姬姓,周氏族人系召公后裔,以甘棠为村名寄以怀念先祖。谢沐河水绕村而过,有周氏家族的子孙搬至沐河下游,居上游的命名为上甘棠,居下游名之下甘棠,上甘棠村由此得名。

        进村自然先看文昌阁。远远望着这座承载一座千年古村情怀的建筑,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远道而来的心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文昌阁就在眼前,因为不开放,不能进去,只好隔着院墙,感受这座千年古村从唐朝以来孕育100多位官员的文脉之地。

        仅仅唐朝,这座小村有进士以上的官员24位,宋朝11位官员。这些官员中,不乏庙堂重臣和疆场大吏。建阁的明朝,则先后诞生33位官员。一个地方,如果只是少量官员出现,或许可以归结为个人的努力。但如果官员批量出现在一个地方,这里的文化影响或许应该深入探究。于是,轻轻走进村子,一路寻找关于这座千年古村的文化密码。

        在一座门楼的一侧找到一座小小的“惜字塔”。塔不大,似乎是后人在原址上建的,塔身上下被白灰涂刷,塔身上除却“惜字塔”三个字,干干净净,没任何涂抹,可以看出村民对这座塔的爱惜和敬重。

        建有“惜字塔”的地方都有一个规矩,只要是写字的纸,都不许乱丢,必须拿进这座“惜字塔”小心翼翼地焚烧,以示对天上文曲星的敬重,请文曲星保佑这里人才辈出。对文曲星的敬重,何尝不是对文化的敬重。一个地方,只有普普通通的人从根子里敬重文化,才会真正形成人才成长的土壤。

        一塔,一阁,一小,一大。大者如阁,斗拱飞檐,屹立旷野,庄重大气,自成一方风景;小者如塔,简单干净,置身市井,触手可摸,敬重自存心间。

        诞生100多位官员的千年古村文化密码,谁能说不是隐藏在这座小小的“惜字塔”里呢?

        无论多坚固、优美的建筑,终会有颓败和倒塌的一天,只有承载建筑的内在文化基因才会代代相传,不因岁月流逝而消亡。

        徜徉在古村,夜色渐浓,沿村前的溪水散步,天上的星星只看到两颗。村内没有灯笼亮起,掩在夜色中的古村似乎刻意与喧嚣保持距离。

        站在村口与文昌阁相伴的残破半边的古桥上,听着桥下孱孱的流水声,仿佛回到让中国文人至今仍向往的宋朝。

        脚下的古桥建于北宋,历时7年建成。据说是湖南目前保留最古老的石拱桥。桥的名字颇富文化底蕴和理想情怀,叫“步瀛桥”。“步瀛”一词源于唐代“十八进士登瀛洲”故事,“瀛洲”传说是东海神仙居住的地方。村子的先贤当年取名“步瀛桥”,寄寓周氏子孙步过石拱桥,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人生理想。

        翌日,又去寻找另一座古桥。桥在村子的另一端,名字叫“寿隆桥”。村里人说,这座桥的始建时间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宋代,有人说是汉代,尚无权威专家判定。但这座建于溪水之上的古桥至少已有千年历史,是事实。这座古桥是子母榫结构,没任何水泥沙浆,只在一块石条上凿两个洞,把两个长条的石钉套在洞里做成一个脚,然后把一块大石板放在两个石脚之上,靠几块大石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古桥屹立不倒。

        相较于步瀛桥,寿隆桥没有承载村民过多的理想和情怀,它只是默默地守候在偏僻的古村之外,陪伴它的只有溪水和水草。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