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翟东伟:智能停车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设需求
2015-03-27 
        

        会议背景: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ITSMRS)年会(以下简称“ITSMRS年会”)、2015中国智能交通市场经济管理论坛(简称“经济管理论坛”)于2015年3月18日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交通技术网主办,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湖北省智能交通协会、南京市智能交通产业协会、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武汉中国光谷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IntertrafficChina联合支持。18日会议共有约400人、200家企业参加。

        中国停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裁翟东伟与会发表了《智能停车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设需求》的主题演讲

        中国停车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裁翟东伟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代表中国停车规划设计研究院,给大家分享智能停车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设需求。今天有很多智能交通行业的专家、同仁分享了很多现在的技术和案例。上午我感觉大家集中的一个焦点都是在动态交通的智能化,不管对于道路运行监测管理,对于车辆、公交等运营,这些都是静态交通,对静态交通相关的一些市场情况,还有智能化停车相对关注的少一点。这也是上午徐总在做整个市场规模分析的程度上,已经把停车这一块都排除在外了,不受重视,开个玩笑。其实今天能够跟大家分享停车的智能化发展的情况,说明大家对停车智能化的越来越重视,认识到了静态交通作为动态交通的这个重要补充,地位非常重要,而且静态交通的智能化跟不上也会对动态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上午TOCC的张主任说的每年到了9月份就会造成,由于学校开学,我们的交通堵住就会造成很多,路况就归变差,因为什么呢?一方面在学校周边根本就没有家长送学生的时候停车,把学生放下去,然后再走这样一个短时停车的设计,那么他们占在道路上停车、下人,这样整个的交通情况都会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些三甲综合医院在每天早上因为高峰的时候,也是由于停车配备的不足,导致排队进医院的车,大量地排在道路上,占用了道路,导致我们整个动态交通上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同时还有我们的一些体育场馆,一些歌剧院,比如我们的国家大剧院,由于它的演出时间都是集中在晚上的七点多,然后结束的时候都是九点多,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车流集中的现象,停车场的进场和出场都会对周边的动态交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说这么多,我们就分享一下停车的静态交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需求。我汇报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主要包含有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发展需求和未来的一些畅想。那么智能化是为行业的整个基础业务服务,我们要讲智能化,首先需要对整个的产业现状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现在中国停车行业的现状是什么样呢?在现在这副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图大家能看出来这些车停在哪吗?它是停在一个露天的游泳池里,这是前两年网上流行的一张图,就是带某一个大城市由于车位不足,就把一个露天的游泳池改成了一个停车场,而且这些车在里面停的也是非常的不规范,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停车位严重不够,根据国际上的惯例,一般来说停车位与车辆的比例应该是1.2:1,才能满足整个的需求,目前来说像北京只达到了0.5:1,缺口达到了60%,全国三十多个中小城市中有如果12个城市的停车缺口都超过了60%,按照国际惯例的1.2对于中国也不适应,今天说了有很多国外的标准、技术拿到国内不适用,为什么呢?因为国内还有一个城市规划的问题,国内有很多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一个睡程,就是晚上大家都要开车回去休息,车都要停,第二天都要开车再来上班,其实上班地点的车位,还有他晚上休息的车位,这些车位的利用率非常低,这就造成国内如果真正想满足了我们停车需求的话,那么这个对比应该接近2:1才是符合要求的。

        第二个,既然我们车位不多了,那么我们要加快车位的建设速度吗?那这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我们车位的增量跟汽车的增量对比,以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汽车的增量是一个百米冲击的速度在迅速地增长,而我们车位的增长又好像一个婴儿在学步一样,增长非常缓慢,以北京为例在2011年推出限牌政策以后,汽车保有量的增速由22%下降到了5%左右,但是停车位的数量从2012年4月的139万个增长到2013年的156万个,停车位的缺口反倒增加了40万个。这张图上有一个对比,其实这种情况在北上广深、天津这些城市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不是小城市会更好,其实小城市在这方面更严重,而且面临的隐患更严重。以我老家,中原的一个小城市为例,建设部所规定的小区建设和写字楼建设,商业综合体建设的时候必建的这个指标,在小地方根本没有贯彻执行,我们家小区建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规划停车位,去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小区怎么变小了?到处都是车,路都没有了,这说明在小城市停车位与汽车增量的矛盾更为突出。

        既然我们停车位不够了,我们是不是要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停车位的运行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车都能够很好地停下来?现状也是非常残酷,一般有路面的路侧停车和路外的停车尝地下车库,路侧停车方面去年在道路停车行业协会年会上讲到,在杭州、深圳、成都、昆明都做了路侧停车的信息化尝试,效果都非常好,但是全国这些多的城市,大部分城市都还是以这种,有人在旁边贴个小纸条或者是给一张卡,这种非常粗放的形式来管理,对于地下车库,由于地下车库缺少一些引导,缺少一些提前缴费,缺少一些相应的服务,收费口经常造成严重的拥堵,特别是高峰的时段,更是很多人因为堵车而多交了很多的钱,多烧了很多的油。

        那么这整个关系到民生的一个行业,政府是如何面对的呢?其实现在政府来说,难以对整个城市停车的状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比如我们要做的城市级别的停车诱导,其实我们很早以前在王府井区域,还有今天万寿宾馆附近也有相应的停车诱导,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实施的范围还是不够,没有把全市所有重要的商圈,停车聚集的商圈都能覆盖到,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停车场的信息化数据根本无法统计上来的,既然采集不到路面的数据,那也就没有办法提供这样全面的服务,同时路侧停车的乱象也非常多,去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就是质疑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城市路侧停车费到哪了?这样的一个文章,因为像北京来说,一类区域它的路侧占道停车,每个车位一天要交35块钱,备案的五万多个路侧车位,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年占道的费用要交多少钱?实际上政府是远远没有收掉这个钱,政府对整个停车行业的动态信息采集也是不够的。在整个行业有这么多问题,现在的智能停车技术发展怎么样呢?我从停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进行一个分享,从上世纪90年代汽车开始快速增长的时候,我们的停车场也相应地智能化信息也开始有,最早是引进了国外的道闸控制一些停车场,当然配合的也是手撕的小纸条,慢慢地有了自动读卡,自动读纸条的机器,现在有了号牌识别,上午很多厂家提到了公安卡口、电子警察这些视频的识别技术,对于我们停车场也是非常有用的,我们把这些监控的摄像机拿到停车场的出入口,就可以快速地把这个车牌记下来,来进行计费,这块整体的发展来说还是非常快的,上午徐总也提到了这方面有些企业的销售额也是非常的高,为什么这块发展的比较快呢?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出入口跟收到的钱直接相关联的。最早的时候凭小纸条收钱的时候,跟自动读卡、读纸条相比,自动读卡、读纸条能够让它的收入提高三到五倍的收入,后来换号牌识别之后,能让读卡、读纸条的收入又翻一番,这样能给停车场带来实际的效益,这块发展比较快,这是出入口管理。

        停车场内的诱导,就是包含空余车位的显示,还有空位的指示,还有一些反向寻车等功能,这两年也有很多的发展,主要在商业综合题用的比较多,用的技术是一些超声波的检测,还有摄像、视频识别,对每个车位上的车辆都进行视频识别来拍它的车号,来实现车位的检测和反向寻车,同时还有使用wifi定位,还有使用停车卡在车位旁边的刷卡等各种形式,这方面之所以在商业综合体用的比较多,因为商业综合体是想让顾客更多地去商业消费,去吃饭、看电影、去购物,而不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停车场里面找车位,所以他们有积极性提升停车服务水平。但是对于别的车场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城市诱导方面,很多城市做了相应的尝试,也有很多的试点,但是整体的覆盖还是不够,因为动态采集还达不到。在互联网应用还有移动支付,我觉得互联网应用,停车这块的互联网应用,如果有一个网站显示空余的车位信息,停车场位置,这个其实挺激烈的,就是说这个得有,但是我每次要查这个停车位的时候基本上都在车上,不可能去互联网查,一般通过手机去查,因此我认为互联网应用和电子支付的应用都应该最终集成到移动互联的手机的应用上去,那手机应用这两年也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对于停车这块的应用,有些专门来解决路侧停车的公司,还有专门提供停车诱导的,还有就是基于UTC,社区这样的一个分享,各种各样的形式我觉得都挺好的,都会为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今后哪个方向会成为主流,有待我们进一步的验证。

        国内的停车智能化和国外对比。这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这些年停车场的信息发布中国刚起步,国外做的比较普及了,还有停车诱导,刚才也提到了重点区域已经做了,但是还不够普及,停车场出入口的剩余车位显示,这方面也是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等等。总结来说在智能停车方面,国内同国外相比更关注于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停车场运行效率的提升,可能收费更好一些。另一方面比如说我们的横向识别用于停车场管理比国外更多,因为国外现在很多还是主打读纸条和读卡,但是在收费管理模式,比如提前缴费,一些增时收费等等停车场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以上的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市场化不足,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为现在停车收费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并没有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价格机制的限制,比如国外的高效的一些分时定价,一些错峰定价的停车需求调控的机制难以展开,而且影响了开发商投资停车场的积极性。

        第二,国内绝大多数车场因为单体物业配套的管理模式,专业化、独立化的停车运营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的停车公司还比较少,美国和日本都有市值在几十亿美元的专业化停车场管理公司,管理着整个国家基本上70%、80%的停车场,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龙头企业,也就带动不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和管理效能提升。

        再一个标准的缺失,其实公安部在路侧停车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在制定道路路内智能停车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功能指南,但是对整个行业还是缺乏相关的标准,特别是一些停车数据的标准和数据交换的标准,信息发布的标准等,这些都急待制定,由于这个就造成现在很多停车场都变成的信息孤岛,既使是一个开发商开发的这么多的车场,或者是一个运营公司运营了多个车场之间也是没有信息的共享和交互,那就无法采集到完整的信息来进行一些数据分析和信息服务。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的在发展需求上是什么样呢?首先对于行业内不同的角色,比如停车硬件设备制造商,更想卖更多的设备到产业链当中,但是它掌握不了停车场这样的资源,专门的一些停车依赖也是比较明显,再就是国内的一些停车运营管理公司距离车场最近,但是资金、技术和理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那互联网介入之后,也是把互联网思维用到停车里面,但是由于缺乏标准,缺乏统一的规划,大规模掌握停车场信息和对实时信息的掌握还是它们难点和瓶颈。

        对于停车场的线下资源,那么我们要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停车场,必须得在停车场业主,停车场设备制造商,还有停车场的运营管理公司,以及相应的一些服务商都需要共同地努力把线下的资源打造成熟之后,可以到线上提供相应的服务,实现真正停车行业的O2O。

        那么对于整个停车行业或者是停车行业智能化的建议,我认为几个方面:主要是从合理的布局,因为大城市、小城市,大城市的重点区域跟一般区域他们的区别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把这些停车相应的产业布局做好。第二是要突出重点,扩大产业的规模,再就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就是刚才提到的,要有这样的能够科技引领的企业,再就是要依靠科技和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大力推广相应的新技术、新标准,标准化的管理和应用,加强行业的技术交流。以上就是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对于未来停车场的畅想,我这里就大胆地畅想一下,首先这个图上是一个概念图,因为前阵子苹果刚发布了他们的,让人肾更疼的一个128600的土豪金的iWatch,那么它的这个iWatch是跟iPhone要一对一地绑定使用,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将来可能慢慢的手机没了,可能手机也变成了穿戴的一部分,就合二而一了,那么以后手机就真正地带在身上,成为了人们的一个器官了。另一方面与汽车相关的服务,比如说我们的导航、代驾会逐渐地融合在一个程序当中,同时手机和车载电脑也将能够实时通讯,像现在沃尔沃、奔驰都在研发手机直接与车辆进行一个远程的通讯技术。另一个就是电子车牌如果推广的话,那么整个行业的管理和收费都会有一个变革,电子支付就会成为一个主流。另一个就是停车场的经营权,对于我们智能规划的管理应用,管理到车位,来对这个经营权进行一个快速的流通,比如我们提到错峰停车,车位分享等都是需要经营权的快速交流和交换平台,类似于淘宝的平台来完成。有价值的数据就是车主的相关数据,大家可能相对来说来想象到,再一个就是服务整合能力,刚才提到的停车场以后会成为O2O的重点节点,线上的很多服务落地点都会做到停车场里。再就是互联网+,其实停车场直接面临互联网+的时代,停车场智能化设备普遍安装,有了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随着数据交换共享标准的颁布,又有数据资源的松绑,同时停车行业的产业链和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产业链相互交织,会形成小而美的C2B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业态。

        再一个就是一体车库,随着停车场价格的放开,因为现在做一体车库肯定是赔钱的,如果能把这个放开的话也会有大力的发展。右边是最近圈子里流行的一种新型的车适度设计,斜坡车度,这个可能会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再一个就是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能把多个车场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就多了一个比较的维度,如果能把车型,车辆品牌数据采集到的话,又多了车辆价值的维度,多维度的分析才是大数据分析所要拥有的,那么我们能从中挖掘更多的信息和价值。以上是我分享的内容,感谢大家!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