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南: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发展
2015-04-09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此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常态”。大连海事大学应顺势而为,立足高等教育的定位与使命,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与教育规律,主动适应当下交通发展需求,谋求服务“四个交通”,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办学定位,其核心是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顶天”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围绕高等教育功能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主动承担起航运特色院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立地”就是立足办学实际,在发挥专业、学科、科研优势与彰显特色上下功夫,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新常态”。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内涵提高,特色强校”之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大连海事大学以交通运输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海事法规政策研究等三大基地建设,在服务交通、决策咨询、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优势。
二是发挥专业特色,其核心是立足“航运产业链”全过程来谋划专业设置。目前,学校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是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湾生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6个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今年,学校将开办行业急需的、以轮机工程专业为基础的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游艇管理专业方向,以旅游管理专业为基础的邮轮管理专业方向;筹办支撑行业长远发展的航运金融、保险等专业。
三是优化海运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处理好以人为本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系。学校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彻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化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培养支撑海运强国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学校现有的48个专业中,航海类专业学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始终保持国内第一。学校还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统筹教育规模,分类管理,建立起符合海运强国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海运产业链和受教育者需求,实现海运人才的多样化供给。
四是培育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体系,其核心是处理好服务与引领的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建设海运强国、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等战略,组织开展涉海领域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和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海事教育交流与输出的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开展国际公约研究、海事立法、海事仲裁等航运软课题研究,为国家航运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学校还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四个交通”建设出发,联合行业政产学研用等单位组建了“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的协同创新平台。今年,学校又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纽带,组建旨在“海运强国战略推进中具体落实四个交通”的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在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