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穿山越岭绘宏图——记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志厚
2015-04-11 
        说起近年来云南的公路、隧道设计,在云南公路行业没有人不知晓他的。25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公路设计“第一线”,25个春秋,昔日的“毛头小伙”已经被岁月磨练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成为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设计响当当的一张“名片”。他就是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志厚。

        攻克孔家庄隧道地质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云南高等级公路起步发展。高等级公路上修隧道,在云南公路建设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适应当时安楚汽车专用二级公路的隧道建设,云南省公路院成立了隧道设计小组,刚从西安公路学院毕业两年的李志厚担任组长,他有着突出的学习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喜欢挑战的性格,他带领全组同志开始了隧道设计技术的研发。

        在孔家庄隧道设计中,李志厚在公路规划设计方面的才能开始显露出来,针对复杂的地质状况,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新奥法”及在软弱围岩段采用小导管超前注浆结合格栅钢架支护和双侧壁导坑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避免了坍塌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施工和储量为120万立方米、水位高出隧道设计标高30多米的殷家箐水库,以及右上方长400多米的过水隧道的安全,保证了距隧道顶只有16米的原国道320线及地方公路的安全畅通,为国家节省投资200多万元。该隧道的建成实现了云南高等级公路建设史上大断面公路隧道“零”突破,填补了云南省高等级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一项空白。

        破解凌子口隧道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李志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他总是从云南的实际出发,不断攻克隧道设计中遇到的难关。昭通北部的凌子口隧道,全长930米,地处云贵高原高气压与四川盆地低气压相交会的乌蒙山山脉地带,气候恶劣。1991年10月至1995年7月,李志厚在主持该隧道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地下水的水量、性质和地形、地物情况,采取以“防、排、堵、截”相结合的治水原则,通过运用膨胀止水条橡胶止水带,夹层防水层,甲种防水层,防水混凝土,衬砌后设置的弹簧排水管环向盲沟,衬砌底设置的纵向排水管,中心保暖水沟,引水管,路两边设置的“U”型排水沟,做到衬砌背后、洞内无积水,并把出水处理到冻深线以下,力求做到“线、面、体”防水可靠,衬砌表面无渗水,从而达到了防冻、不留后患的目的。该隧道建成后,可比原老路缩短里程5.5公里,消除了老公路的9个回头弯,平均纵坡也由7%降为4%以下,基本上克服雾害、雪害,解决了冬春季节由于冰凌长期中断交通的状况,降低了交通事故,减少了每年30多万元的交通事故损失,为昭通打开了北出口的关键之门。

        打造全国第一座螺旋隧道

        2004年,在院副总工程师岗位上的李志厚,主持了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19座隧道的设计。由于该路段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特别是地形狭窄的老店子1号、2号隧道,竖向高差72米,升坡十分困难。在反复勘察设计过程中,李志厚组织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地质、地形、生态和安全等因素,大胆采用“螺旋形”升坡展线隧道设计方案,设计了全国第一座螺旋型隧道。路线绕老堡山山包设置,采用四卵形顺时针转360度的螺旋线,克服地形高差集中,有效避开岩堆、悬崖、危岩等不良地质,合理利用地形,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运营安全与畅通,还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节省投资1.14亿元,得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专家的赞同和认可,开创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特殊展线思路的先河,该项目被评为“建国60周年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经典工程”。

        此外,李志厚在主持完成的玉溪至元江高速公路中的练江、小甸中等5座隧道设计中,为减少工程量、节省资金,他根据山岭地貌特点,大部分隧道平面线形基本设置为曲线,部分隧道纵坡也突破3%的规定达4%。得到了交通运输部专家的肯定与支持。同时,为今后隧道规范的修改提供了工程依据。练江隧道因受地形限制,无法将上、下行分开,经多方案比较,设计中他在结构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设置为双跨连拱曲线隧道,也是我省第一座这类结构形式的隧道。其最大开挖跨度达24.76米,成为我国第一座双跨连拱大跨度曲线公路隧道。隧道经过5年多的运营,无不良影响,为2004版隧道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成功实例。

        在思小高速公路全线15座隧道中,设计连拱隧道13座,既有直线隧道,又有曲线隧道;既有单压型结构,又有偏压型结构;既有明挖型结构,又有暗挖型结构等。这在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被业内誉为连拱隧道的“博物馆”和示范路。之后,他组织设计人员开展了“连拱隧道关键技术”课题研究,其成果已纳入2010年版《公路隧道设计细则》及正在修改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

        一直在前进的路上攀登

        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李志厚深知没有创新的理念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他带领设计团队,扎根于公路设计第一线,攻克技术难关,通过设计理念创新,努力为云南公路交通打造了一批公路设计示范工程。

        

        昭通至会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最大限度利用二级公路,减小下坡幅的平均纵坡,确保建设期既有二级公路不影响交通,沿线布设采用“编辫子”的方式,将既有二级公路连续大纵坡段作为高速公路的上坡方向,新建下坡方向纵坡控制在3%以内,并根据地形条件拟合设计,灵活新建第一幅,形成整体式、分离式路基,达到在高山峡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高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既有二级公路的全部利用,做到了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

        龙陵至瑞丽公路南天门段属于台阶式地形,连续下坡22公里,需要克服高差620米,地形地质复杂多变,地面横坡陡峭,多雨多雾。为减小纵坡,提高运营安全,李志厚与设计人员一道,对长大下坡进行道路安全虚拟分析研究,在双坡垭口路段采用“8”字迂回展线设计技术,将该路段平均纵坡降至2.79%,有效避免了沿老走廊的滑坡,降低了建设难度,保护了环境,实现了既有二级公路的保通,又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该展线方案是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又一新的展线思路,得到了部、省专家的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李志厚先后担任了我省30余条(段)高速公路隧道勘察设计负责人;主持完成260余座,长280余公里的公路隧道设计,开创了云南高原山区隧道设计多项第一;在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的20余项科技课题研究中,有16个项目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支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先后参与编写专著7部、技术规范7个,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地方刊物发表论文39篇。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