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空中有了桥梁大师"林元培星" 曾是黄浦江四座大桥设计者
2015-04-12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桥梁工程设计大师林元培在上海举行的命名仪式上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萧君玮 图

林元培

1936年出生于上海,1989年,由建设部批准,林元培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曾主持了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和嘉陵江石门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林元培星

“林元培星”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昼夜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行。2007年9月11日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它离地球1.94亿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设计大师林元培昨日在上海举行的命名仪式上,接过国际小行星中心颁发的“林元培星”铜匾和证书,正式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介绍,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已有约120颗以中国人名、地名、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

“林元培星”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昼夜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行。2007年9月11日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将望远镜对准黄道带双鱼座时,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它离地球1.94亿公里。

国际小行星中心即日给予该小行星2007RF119的临时编号,后续得到美国林肯实验室、莱蒙山天文台、卡塔琳娜天文台等5个国际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证实完全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随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给予该小行星210230号国际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和紫金山天文台协商,紫金山天文台同意将拥有命名权的210230号小行星,以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获奖科学家林元培命名。

林元培长期致力于斜拉桥和拱桥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曾创造出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世界纪录,成为在中国建成最大跨度钢箱拱桥的第一人。1989年,由建设部批准,林元培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此外,林元培主持的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东海大桥和嘉陵江石门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对此,林元培院士感慨地说:“这一生最高兴的事不是获得院士称号,不是获得小行星命名等荣誉,而是我这么多年来造的桥都是安全的,没有出现过一次问题。”

“中国钢拱桥第一人”

林元培生于1936年,福建莆田人,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长期致力于斜拉桥和拱桥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设计出当时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杨浦大桥,并且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跨外海的大桥——东海大桥,继而在中国建成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拱桥——卢浦大桥,成为中国钢拱桥第一人。

可是,林元培少年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

1954年,他进入了上海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的大门,正当林元培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一场政治运动使他受到冲击,他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先在浦东,后来到了松江的佘山。

从此,他把所有劳动之余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几年后,26岁的林元培从农村回到了设计院,同事们都觉得他像换了一个人。自从他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广义相对论后,再回头来看土木工程的种种理论问题,就有如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人间城郭。

不久,他那孕育于苦难之中的论文陆续发表了。第一篇为《装配式横向铰梁式桥板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论文发表时,因为林元培为第一作者,主任工程师张乃华为第二作者,而当时的张乃华先生在造桥界已经很有名气,但林元培的名字,大家却根本没听说过,所以,人们纷纷猜测,这位名字排在张先生前面的人,究竟是何方来的高手。

“南浦大桥之父”

1984年,走上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岗位的林元培,终于遇到了设计黄浦江大桥这一历史性的机遇。

由于加速开发、开放浦东的需要,上海市政府在决定兴建南浦大桥时做出决策,南浦大桥必须在3年内建成通车,1989年必须开工。

这时,留给设计者的时间只有1年半。用这么短的时间设计一座中国从未做过的叠合梁斜拉桥,并且是世界级的大跨径,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

林元培在接受南浦大桥设计任务之初,也确实感到了新技术风险的压力。不错,他设计或主持设计过的多座斜拉桥,座座不同且均有创新,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但设计叠合梁斜拉桥还是第一回。

南浦大桥要设计成这种问世不久的新潮桥型,而且跨径位居当时世界第三,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气魄是不行的。

林元培决定借鉴加拿大安娜西斯桥的经验。不料,从加拿大考察回来的工程师带回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安娜西斯桥出现了许多裂缝!这说明了叠合梁桥面斜拉桥技术在国际上尚未成熟。

但此时南浦大桥的钢管桩已经打下,再回到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已不可能。

为了彻底弄清出现裂缝的缘由并防止此问题在未来的南浦大桥上出现,林元培趁春节期间前往加拿大,在安娜西斯桥上仔细察看,并用照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将100多道裂缝全部拍摄下来。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解决桥梁裂缝难题的方法,并决定更改设计方案。

此举影响很大,惊动了市政府。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曾专门把他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只是为了问他一句话:“你有没有把握?有多少把握?” 林元培考虑了一下,一字一句地回答朱市长:“我有80%的把握!”

但是设计南浦大桥的风险依然存在。后来,林元培曾对自己的家人说:设计南浦大桥我有一种走在悬崖峭壁上的感觉,但我一定要走过去。

经历了长达20年时间的营运考验和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检测,南浦大桥至今没有出现裂缝。

最近由上海黄浦江大桥管理营运部门完成的“体检”表明:南浦大桥安全稳定可靠。南浦大桥主跨423m,开创了中国现代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为此后中国斜拉桥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矗

提议卢浦大桥换个造型

1999年秋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前瞻性的决策,决定在黄浦江市区段建造第四座大桥,桥址就选在卢湾区的鲁班路附近黄浦江江面上。

此时,黄浦江上已建起了三座斜拉桥,即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都是林元培设计的。

卢浦大桥要不要再设计斜拉桥,在林元培心中激起了波澜,前三座桥之所以要做斜拉桥,是因为在方案比选中它是最为经济的,但今天的中国经济已不是二十多年前的所能比拟。当年建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是向国外银行贷款建造的,不仅把桥梁看作交通工具也应把它看成一件雕塑,给城市带来人文景观。

林元培想,能否设计一座价钱稍贵但不同于斜拉桥而较美观的桥梁呢?当时议论纷纷,最后建委出面用方案投标的方式来解决,方案有整索桥、斜拉桥、拱桥三大桥型,最后经专家会议评审,拱桥方案中标。

2010年的世博会选址恰选在由林元培设计的南浦与卢浦两座大桥间的广阔地带。东有巨大的竖琴——南浦大桥,西有高悬的彩虹——卢浦大桥,江水金光灿烂,隔岸景观相照。

林元培说:“我们一个南浦大桥,一个卢浦大桥,当时设计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有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举行时,林元培曾专门去江边,坐了一个小时。他心里想,这一生都不会再有机会,能建造连接世博会两岸的桥。

林元培曾带孙子去杨浦大桥,踏着自己建造的大桥,对孙子说:“你现在没有感觉,几十年后,爷爷人不在了,但影子还在。”

今已退居二线的林元培仍然每天上半天班,他打算把自己以前靠经验拍板的一些设计案例上升为理论,他也关心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步伐,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