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环境下,基层公路部门如何破解用工难题
2015-05-2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等级的提高,对公路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级政府转职能、强服务、惠民生、促发展,大力推行购买社会服务,政府不养懒人,企业不能再吃大锅饭,职工不能不干活吃饭了。公路部门如何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效率,适应新常态?出路只有一条,走注重绩效、公开择优、鼓励创新的管理模式,快速转变职能、转型升级、创新管理、优化提升,才能走出一条公路发展新路。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很多基层公路部门实际上出现了人才“断档”现象,不破解基层用工难题,势必影响公路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基层公路部门职工现状

        公路部门一直在较封闭的环境下管理,近年职工的文化素质虽然有所提升,但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机构和分布状况还不合理,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级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基层极度缺乏。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在公路上的推广使用,行业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因素,都对职工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基层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岗位,工作简单操作应用,学习方法单一,低学历人员比例偏大,有些基层单位甚至连机械操作手、机修工都缺乏。很多青工都不安心在基层工作,毕竟公路养护工作在别人眼中不是一个“体面工作”,有机会都想往上跑,职工老龄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道班只能依靠临时工来养路了,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各项公路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推进。

        二、用工难题现状产生原因

        造成基层公路部门出现用工难题,而且以后还将更严重,有刚性结构原因,也有制度、体制和管理等方面因素。

        刚性结构原因。公路部门一直是垂直管理,人员、经费几乎都是由上级大包大揽,公路部门又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现在的政策,即使招来一名养护工人也必须按法定程序到劳动人事主管部门公开招聘,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没有几个愿意道养护道班去从事脏、累、苦的公路养护工作,想招的人招不进,想退的人退不了,必然导致人才更新少,老龄化严重。以笔者工作的分局为例,十二年来没有招过一个人进单位,现在一线养护工人大多为40-50岁的职工。

        公路部门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环境下,决定了他只能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很难招聘到劳动型人员。公路等级的提高,高速公路增多,原来在基层的技术干部和管理人员多已走向盛市级的管理机构和高速公路公司,基层公路也只得从道班、工地选调人员来充实机关,笔者工作的分局,70年代后期的职工多通过自学、成人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路政、治超、机关管理、工程施工选调人员时,多已走上新的岗位,对于职工个人自然是好事,但也造成其他职工的思想波动,产生消极情绪和混乱的现象。很多道班实际只能够留一、二个正式职工,其余工作都得依靠临时工。

        公路部门一线人员从事的是户外的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和生活场所又多在条件艰苦的偏僻乡村,待遇又较低,在别人眼中还不是个“体面工作”,职业空间有限,能学到的技能又很有限,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心中没有盼头,除了物质奖励有一定刺激作用外,很难改变基层职工心理反差,想让他们安心在一线工作,谈何容易。只要有机会,想方设法离开道班。

        长期计划经济下的公路部门,在只能保通的条件下,职工教育和培训未真正列入工作管理之中,重使用,轻培训,在用人机制上又存在僵化现象,看身份、轻能力,用人论资排辈的不合理人才选拔机制,阻碍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流向高速公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有用人和薪酬机制很难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公路部门的大多数考核指标侧重于考核单一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缺乏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普通采用的大平均、小差距的分配制度,效益与分配不能成正比,干好干坏一个样,同工不能同酬,年轻优秀人员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绩效不能真正挂钩。公路部门的正式工和临时工的身份界限严重,工作待遇低、身份不可能改变,迫使很多临时工离开,走马灯似的,没有完全按《劳动法》用工,只是在内部生产运行机制上改革,在内部也未形成市场,有些人甚至不愿意、不敢面对现实。现有很多道班只能在公路沿线农村招聘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多为年老体弱,安全隐患随时存在,而且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三、解决难题的几个途径

        (一)走市场化道路,解决建设和养护问题。公路部门用工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企不分。因此,除了国家赋与的公路规划、设计、管理等职能外,建设和养护等能由市场解决的就应该走市场化之路,剥离基层公路部门的企业职能。

        目前,在公路改建、新建工程中采用的项目代建制,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应用,新建和改建工程取得了成效。公路总量已经稳定,今后大量的养护大中修工程,一样可以采用代建制来解决养护工程建设问题,日常养护中简单重复的劳动、不需要专业技能的保洁、绿化带管护等问题,完全可以走向市场购买服务的道路来解决,对劳务工资公开招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让社会上的专业公司、劳务公司来一起养护公路。公路部门要在规范市场规范和社会服务考核、计量支付的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二)对现有公路提质升级,减少简单重复用工数量。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很多干线公路都经历了几轮大中修,路面状况普遍较好,今后的建设投资要侧重在硬化公路土路肩、水沟,按标准完善公路配套和附属设施,在智慧公路、平安公路上加大投资,将干线公路按交通部颁等级公路标准建设。要大力发展公路信息化,将公路养护、建设、路政管理等人工统计和日常巡查工作与路网运行平台相结合,建设成数字公路,解决初级劳动中的海量的人才,实现自动化办公,以机器换得人的解放。

        (三)大力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走专业化养护之路,提高基层服务和应急能力。今后要加大养护机械的投资力度,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在公路养护上要采用大型清扫车代替人工清扫,用铣刨机、摊铺机、压路机代替铁镐、铁锹、平板夯等传统养护工具,提高养护功效,缓解用工难题。

        (四)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和治理超载活动,保持路面干净整洁。打击公路上“抛洒滴漏”现象,保持路面干净整洁。再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生产积极性。

        公路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为公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部分职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文化素质较低,我们应该人性化对待。基层公路部门要注重培养现有职工的技能水平,制定适宜的公路人才培养计划,引导职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公路职工的路子。针对部分基层抱怨收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在职业能力的评估上存在高估和低估的偏差,要引导他们走符合自身素质相匹配的择业观,在职业准备上多投入。

        老职工是公路部门的老黄牛,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和特长,在养护管理岗位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即使走市场化道路,这些职工也可以在养护质量、养护技术给公司人员指导,可以让他们一直在养护岗位上退休,身体确实有病的,在政策范围内,可病退、退养或提前转岗到二线。中年职工是公路工作的生力军,基层公路要根据他们的特色和专长,制定培训体系,有组织地引导他们转岗学习,他们中有些人或精于管理,或有一技之长,可在内部市场化中让他们一部分得到锻炼,让一部分可以学习机械操作或维修,走专业技能工人之路,适应专业化、机械化养护要求。年轻职工是公路部门的希望,应该鼓励他们参加成人教育,提高学历和知识能力,引导他们向工程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岗位发展,给他们实践的舞台,帮助他们成长,让其早日摸清工作规律,找到自身长处,找到与岗位要求的最佳契合点,尽快进入主人翁角色。

        (五)对现有编外人员的管理,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证其合理权益,凝聚其归属感。随着中国小城镇的发展,美丽乡村肯定也需要保洁人员,我们可以着力培训现有临时工,让他们学习好管理知识,帮助他们走劳务承包的发展之路,利用他们良好的人脉组织人员养护公路和承包乡镇清洁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将来还可以承包公路部门的购买服务的工作。当务之急是用事业当人,用感情留人,更要用待遇留人,让他们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