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让美丽天津不留“死角”
2015-06-02
桥梁是城市交通动脉的重要节点,桥下空间治理也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市委、市政府从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方便广大群众生活和出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桥下空间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探访了一个个桥下空间,与市民共同感受“一桥一景”、精彩连连。
河北区志成桥,桥上车水马龙,桥下郁郁葱葱,这里“隐逸”着一座盐文化发展史主题公园——盐坨公园。中式别院、曲径幽深。以“盐业史”为主线,在原有桥柱表面雕琢盐文化浮雕,甬道廊架景亭错落布排,慢行林阴鹅卵石路,美女樱、香彩雀竞相争艳,给人以“观盐赏花行绿道,游憩休闲绿阴中”的美妙享受。时值初夏黄昏,记者看到,老人们围坐下棋、中年人读书阅报、恋人们牵手漫步,孩童们奔跑嬉笑……用公园总设计师李云飞的话说,坚持科学规划、精致设计、合理施工,一定会让我们的“大家”美起来,让百姓的“小家”乐起来。恰恰是这里,就在一年前还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空旷扬尘,杂草丛生,作为一片闲置空间多年无人问津。而这一切改变,始于2014年秋。
一座占地11万平方米的互通式立交桥,一座辐射周边的家装市常河东区东兴立交桥,平河装饰城就这样相伴走过了许多年,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桥下逐渐成为装修原材料堆放地,沙土水泥、木线油漆,俨然成为一座附属仓库。现在的东兴立交桥,桥下空间平整腾空完成,植被绿化整体提升,停车场按照规划围合,辅路栏杆粉饰一新,拆除违法占压4260平方米、规范清拆13000平方米,绿化提升2.7万平方米,新增掉头车道……而这一切改变,始于2014年秋。
中心城区274座桥梁全部纳入治理范围,拆除违法占压32.3万平方米,建设绿化36.8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掉头车道33处,规范设置养护班点47处。这组数字,是全市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取得成绩的最有力证明。
2014年10月,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工作启动。8个月来,变化有目共睹,一个个死角被清除,一个个盲区被扮靓。这巨大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妙手?经过深入细致走访,记者梳理出桥下空间综合治理的五大举措。
一是理顺体制机制,落实属地管理,机制一变满盘皆活。二是找准难点问题,集中全力突破,对于桥下空间存有安全隐患的占压现象,深入细致做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三是科学规划利用,合理布局空间,对具备使用条件的桥梁增设掉头车道,规范道路、园林、环卫养护班点,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同时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四是绿化成为亮点,打造靓丽风景,科学栽植适生苗木,坚持高水平施工,形成层次丰富、季相鲜明、特色突出的绿化景观。五是综合治理做主线,务求整体效果,对桥区绿化、道路改造、设施设置养护、周边建筑立面整修进行统筹安排,确保风格保持一致,提升城市品位。
高架桥面宽阔整洁、车来车往;转目桥下,山石绿植别有景致。桥下空间综合治理,让城市更加靓丽,让百姓更加满意,让美丽天津不留死角,一幅人与城市和谐有序成长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