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设计 > 正文
桥梁隔震设计探讨
2016-07-05 
   1桥梁隔震设计环节分析

   1.1为了实现桥梁隔震设计系统的优化,我们要进行桥梁设计隔震设计原理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隔震器的安装,促进其桥梁工程的有效建设,实现其支撑环节的稳定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隔震器的应用,改变了其相关作用力,与阻尼器安装的有效配合,实现桥梁的阻尼效应的增强,在地震过程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地震预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上各种关于隔震设计方案的理论相继提出,并且得到了日常工作中的实践。目前来说,我国的桥梁隔震设计系统依旧是不健全的,不能促进其桥梁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还处于不成熟的时期,缺乏实践深化及其理论强化。

   为了促进桥梁工程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我们需要实现其隔震设计系统的加强,促进地震力的有效分解,实现各个结构支座间力的有效分布,实现对桥梁基础部位的保护。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进行桥梁的上部结构的优化,实现其有效的保护及其支撑。实现其桥梁设计的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通过对其横向刚度作用的控制,实现其桥梁结构的优化,有效解决其结构扭转平衡的现象,实现对地震力的有效控制。我们可以通过隔震设计,促进其桥梁上部结构设计环节的优化。

   通过对桥梁设计环节中隔震系统的优化,实现其桥梁的抗震性能的提升,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桥梁设计的局限性,拥有更好的抗震效果。这个环节中,我们要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促进其工程质量的提升。实现其桥梁的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通过对其隔震支座的有效应用,实现其桥梁整体应用结构的优化,避免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导致其他形变的发展,实现其形变环节的有效控制。实现其城市建筑的高架桥梁设计系统的优化,促进其多跨连续梁桥的有效应用,实现其伸缩缝的有效应用。与那些未采用隔震设计的桥梁相比较,采用了隔震设计的桥梁可以在经历了较大的地震后,较容易地更换隔震设计和装置,且维修的时间相对较短,维修的费用也相对较低。

   1.2隔震设计的应用实现了抗震系统的健全,这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抗震模式,通过对其地震作用的减小,实现对桥梁的保护结构的优化,避免桥梁结构的受损性,促进桥梁的抗震能力的提升。由于该模式的应用其桥梁的各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的提升,保障其各个结构的完好性。在普通桥梁设计工程中,其桥梁抗震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其桥梁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其变形能力的提升,实现其整体强度控制。桥梁的隔震设计的优化,实现了对柔性装置的应用,实现其桥梁的重要结构构件的有效应用,实现其地震损损伤的降低,促进其结构的优化。通过对阻尼设计环节的应用,实现对地震作用的有效抵消,实现其隔离效果的提升。隔震技术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利用这些隔震装置达到延长结构周期、消耗地震能量和降低地震后结构毁坏和变化的效果。在桥梁进行隔震设计时,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求要有合理的设计,使相关的抗震系统构件能够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可塑性。隔震技术在桥梁设计中的采用,减少工程造价同时提高工程效能的效果,它往往要比常规的抗震设计的抗震性能高,可以有效地保护桥梁墩柱,达到降低桥梁墩柱延性需求的作用和目的;上部结构中隔震措施的采用可以有效地减小或者消除地震后桥梁的下部结构超出弹性范围的反映和现象。

   1.3为了促进桥梁隔震设计系统的优化,我们要进行其桥梁抗震性能的提升,我们需要实现其相关原则的应用,实现对抗震设计环节的优化,满足桥梁设计结构的优化,实现对地震作用力的有效抵消,促进其抗震结构的优化,进行施工管理环节的优化。实现其隔震装置系统的健全,满足桥梁设计的需要。在地震过程中,其上部结构会发生一定的位移,这不利于桥梁的后期应用环节的完善,我们需要及时进行隔震装置的优化。若在桥梁设计时采用了相关的隔震措施,那么应当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不低于那些采用普通抗震设计所起到的抗震性能的大小。应当对采用隔震措施桥梁附近的地质环境以及桥梁地基进行科学地研究和勘测,隔震桥梁附近应当具有较为坚实的地质条件。在采用隔震装置时,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和采用那些结构简单且同时符合所需隔震性能的装置,且应当保证在其力学性能的范围内科学地采用。

   2桥梁隔震设计环节的深化应用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隔震装置系统的健全,促进其设计环节的优化,实现隔震桥梁抗震设计环节的优化。实现对其隔震装置的有效设计。在桥梁的隔震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其弹性反应谱法的有效应用,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我们需要对其计算公式环节展开分析,实现其隔震装置相关环节的优化,促进其等效阻尼环节及其等效刚度环节的计算优化。面对那些比较复杂的桥梁,我们要实现其时程方法的应用。弹性反应谱法的社会范围的普及,离不开对其规范计算方法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施工工程的完善,能够促进实际桥梁隔震设计环节的完善。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众所周知隔震装置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计算是与隔震装置在地震中的最大变形程度有关的,继而隔震装置的变形又与整个桥梁的地震响应程度有关系,所以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于采用弹性反应谱方法进行的隔震设计应当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变化的过程。由于在具体的计算中,对于目标的实现和达到没有直接的公式可采用,因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程度有较好的掌握和预估,地震发生后,较为熟练的工程师可以依据其长期工作的经验初步地制定设计方案,方案完成后,再用一系列的时程来分析和验证其设计是否合理。

   为了实现桥梁的隔震设计系统的健全,我们需要进行桥梁的附属结构环节的应用,实现对其附属结构构件的有效应用,比如其防落梁装置、限位装置及其伸缩缝等,促进其细部构造环节的优化,实现其隔震能力的提升,促进其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环节的发展。但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的设计人员会忽略细部构造的设计、将其置于次要地位,另外一方面这也是由于在地震响应的计算时附属结构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造成的。在细部构件的设计时应当具有良好的连续性。

   结语

   为了实现桥梁工程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实现其桥梁设计系统的健全,促进其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目前来说,我国的隔离技术系统是不健全,我们需要实现对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吸收,促进国内隔震设计环节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朱东生.桥梁抗展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1999.

   [2]韩鹏,孟劼.浅谈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与减隔震技术[J].山西建筑,2009(16).

   [3]刘鹏.桥梁抗震的减隔震技术[J].科技资讯,2006,33.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