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企业的BIM应用与发展
2017-12-08
工程技术创新基地西南部,建筑总建筑面积20万m2,方案以“国际化
形象、中国内核”为核心设计理念,展现中国移动国际化企业形象。
在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建议推行“全专业、全
过程BIM 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
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 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 技
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
为中心,获得BIM设计方法在民用建筑全专业全过程应用的成功经验,
优化并局部修改了传统的设计流程,同时赢得业主与社会各界的认可。
1 BIM 协同设计应用
BIM 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库,借助信息模型载体,为
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因
此BIM 技术是多专业、多协作的,并且“协作”终始贯穿其整个过程,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针对项目制定《BIM实施标准(试行)》,用于规范建筑、结构、
水、暖、电各专业协作行为标准和各专业软件之间文件交付与传递标准。
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格式能够以最优化的压缩方式携带足够的建筑信息
保证在各个软件之间的文件转换中完整正确传递,所以事先规范好提供
各类功能和分析工具的软件的交付与交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不
同的实践操作和软件工具也催生出规范工作协作流程的强烈需求。
(2)信息模型的更新与传递。设计团队采用BIM全专业、全过程
设计,建筑、结构、机电专业分别用各自的模型进行设计,通过中心
文件相互链接,确保“信息唯一传递”时时完全对应的3D模型和2D
图纸成果。这种方式区别于只有建筑设计团队使用BIM设计方式,也
区别于设计团队采用传统二维方式,BIM建模团队跟着建的方式。只
有全专业、全过程的方式才能时时得到完全对应的模型与图纸。
(3)设计人员之间的协同交流。信息模型的实时更新传递并不是
要求每一次变动都需要各专业跟进,而是调整原有各专业资料互提形
式,借助网络电子通讯工具,做到“正确”的模型信息调整适时准确
通知到每位设计人员。
2 BIM 设计技术在本项目中的技术难点
(1)结构专业难点攻关。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配筋信息占据
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Revit模型各实体构件的属性中,并不包含构件
配筋信息的内容,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在后期模型处理时将这些信息
添加进去。创建钢筋实体,并将其配置到墙、柱、梁等构件中去,虽
然能够实际表达模型的配筋信息,但是大大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提
高了设计的硬件要求,同时会增加设计者建模工作量,这对于现阶段
的结构设计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在项目中的做法是采用基于Revit的
平法表达方式。平法是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即用平面
来表达结构尺寸、标高、构造、配筋等的绘图方法。它能将构件中的
相关配筋信息归并,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在中
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基础,也是现阶段Revit在中国结构专业中实现本
土化的最好方式。
(2)机电专业难点攻关。电气设计中需要建筑、水、暖通等专业
总平面图
出图
100%
出图
90%
出图
75%
用电设备的信息链接及传递,但Revit MEP 现阶段无法识别电气参数、
电气接线点及线路连接的正常显示等信息,为多专业协同造成困扰。
工程各专业协同设计,通过中心文件的相互链接、定制插件和特殊族
的使用,解决BIM模型的信息提取,完成专业间提图和机电分析计算。
3 BIM 应用心得体会
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Autodesk
Revit 系列软件的运用,使工程设计对于质量把控有明显提高,并且很
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统计工作量,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模型图纸化。Autodesk Revit 的构件参数化特征使得符
合各阶段出图标准的图纸直接由设计模型打印,完成报批和施工。
(2)可视化设计。BIM 设计模式区别于翻图,使用“多方案比选”
功能,可以极大发挥协作优势,建筑先行,全专业共同参与,可视直
观减少专业间壁垒,让协作更为高效。
(3)管线综合。团队成员丰富的工程经验及BIM碰撞规则的制定
避免设计后期管线综合碰撞数量多、编辑修改工作量大的现象发生,
使管线综合主要路由零碰撞,支路管线碰撞数每楼层少于20。
(4)绿色设计分析研究。通过IES/CFD/ECOTECT 等分析软件做出
4#楼首层平面4#楼首层轴测
4#楼1-12轴立面4#楼1-1剖立面
4#楼地下一层给排水平面
5#楼一层结构平面 4#楼地下一层空调通风轴测地下室顶板梁配筋图
各种绿色模拟分析,为设计工作做出指导依据和数据对比,优化设计模型。
(5)Autodesk 云技术与移动技术。将Autodesk 云技术与移
动技术用于工程设计与施工指导,信息准确无误传入云端、Ipad、
Iphone,为工程远程协助提供便捷。我们的效果图渲染从传统的3 小
时减到现在的30分钟,全景渲染从原来的1 天减到现在的30分钟。
4 BIM 设计不足与展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BIM设计团队由全专业设计人员组成,经过
大家共同努力,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
全专业、全过程地运用BIM设计方法带来了对于设计流程再造的思考,
我们着眼于BIM 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
注:本项目获中勘协2012BIM设计大赛最佳BIM协同设计奖一等奖。
1#坡道平面示意
1#汽车坡道三维
2#坡道平面示意2#汽车坡道三维
注质量和提高效率为中心,优化并局部修改了传统的设计流程,这是
基于项目、高于项目的设计成果。
BIM 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推动了产业升级,但现在
也存在许多不足。如:BIM 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过高,软件优化与运
算反应速度也存在问题;Revit MEP 现阶段依靠插件不能完全识别电气
参数、电气接线点及线路连接等信息的正常显示;系统图出图一直没有
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结构的BIM 技术真正的成熟应该是信息数据在建
筑模型、结构计算分析模型乃至建造后的信息分析模型这三者之间的灵
活自由传输,现在还没有做到。这些都有待于各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
于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 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移动国际信息
港项目设计主持人,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经理。
石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 设计研究中心建筑师,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设计人。2010 年硕士毕
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