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慧仙)于江南之地而言,水是其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有水作隔,便有以桥相连之策。会江南之美,莫如品品江南小镇上的古桥来得有韵味。
十一假期,记者到了外婆家所在的马厩镇上,又见到儿时常见到的那座马厩大桥。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石拱桥,承载着镇上几代人的记忆,现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长假的尾巴上,诸位看官不妨随记者一道,到这个居于平湖一隅的小镇上,听听村人们口中石桥的故事吧。
今在:保存完好的花岗石三孔石拱桥
要说桥,得从其所在的镇说起。
马厩大桥所在的马厩庙镇位于平湖城关西南7.4公里处,相传为春秋齐景公养马之所。
据清乾隆《海盐县志图注》载,“景公遵海而南至此,后人怀之,立古庙焉。”时齐国强盛,周天子遣齐景公代天巡狩,途径于此,为百姓兴利除害,使民众有休养生息之机。百姓为追念齐景公的功绩,便在当年精工巡守经此的养马之所,立庙祀之。庙宇几经沧桑,到新中国成立时存三殿,正殿与大桥相对,庙脊与桥顶平。1952年废庙为学校。
如今,这所小学已并至街道的小学中去。镇上的店铺、住户多有更迭变迁,马厩大桥却始终陪伴着这座江南小镇。
明天启《平湖县志》载马厩镇有“厩马桥”,清光绪《平湖县志》也有“马厩庙桥光绪年间重修”的记载。现存的大桥重建于1929年。历经近90年沧桑,大桥基本完好如初。
秋日傍晚,当踱步至马厩大桥下,往来的行人只稀疏几个。一条名为“赵泾港”的古河从桥下缓缓淌过。踩着桥上石阶,触摸着那些冰冷又温热的石栏,光阴的沧桑感与故乡的恬静感便似乎清晰可闻起来。
站在石桥桥顶可以看到,距桥北坡十余米处,是一棵高大的雪松,亭亭如盖,翠色如新。在大桥下当了十多年马厩小学校长的周其根说,这棵雪松正是当时马厩小学建校后不久栽植的。原在其西面还有一棵,只因某一年的台风刮倒而死掉了,老师同学们为此可惜了很久。
从桥的北坡走至桥顶部雕花的平地上,再从桥顶行至南坡,你会发现,桥两边各有石阶37级,宽度在60公分左右。再从桥下观望,三孔石拱在河上形成优美的弧度,静谧而颇具气韵。
据悉,马厩大桥是目前平湖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花岗石三孔石拱桥。其中孔跨度10米,高5.2米,边孔跨度6米,高3米。东侧桥额刻“民国十八年春马厩庙大桥里人重建”字样。《平湖古石桥》一书中载,马厩大桥长34.2米,宽3米,为江南水乡典型三孔石拱桥。
若人在桥下再细瞧一番,便可看到,中孔下隐约可见几列小字,而在桥坡两侧,我们同样可以一副石刻的楹联。
平湖市文化馆前副馆长张灿明幼时一直住在马厩镇上。他说,桥两侧柱石刻楹联共四副。“南狩渡景公庙貌至今称马厩,西区沿大易塘名终古属赵泾”便是他能直接背诵的桥西侧中联。
“前几年,我弟弟张新明受人所托编纂本地村志,为了核实情况,特地划着船到桥下,将桥下的字拓下来看的,也因此将过去误认为的‘万狩’更为了‘南狩’。”张灿明说。
其余西侧边联为“扬帆东驶径连三泖口,驱车南望遥指九峰巅。”东侧边联则为“半月偃赵泾五坊门户,长虹环马厩三县交通。”中联为“隔岸拱星枢南望海沙北通汉水,横堂澄月影东连泽浦西沂硖川。”
至于桥联何人所撰,已无从查考。
此外,在马厩大桥拱形边侧,均刻有捐资者的姓氏或名字。据村中编纂的相关资料介绍,上名的都是50元(银元)以上的捐资者,其中也有不愿留名者,具无名氏。无名氏中捐资最多的是1000元,按现在市价折算在18万元左右,可想见当日造桥之盛况。
往昔:马厩大桥的建造
看到这里,想必各位看官会问了:这样一座大桥,必然耗资不菲,参与者众,那么,它因何而建,又如何建起呢?
据民间传说载,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马厩大桥的建成,是与一位名叫朱五福和尚分不开的。
相传,那时候当地一位姓朱的员外虽颇有几分家底,却迟迟未能得子,心中焦急,便于马厩庙中立愿:菩萨若能让我朱家延续香火,我今后定让家中一子来此庙中出家还愿。
此后,这位朱员外陆续生了5个儿子,而这5个儿子中只有最小的儿子愿意替父还愿,到马厩庙中出家。他便是朱五福。
年少的朱五福入得庙中一段时日后,看到马厩虽为三县交界之处,周边村民交通往来却因河流阻隔多有不便,从此便立下志愿,长大后要为镇上的百姓化缘造桥。
但凭一个小沙弥之力,要横跨10余米宽的大河造桥,谈何容易?
资金便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要想所造之桥能用得长久、不易坏,理想之选便是造一座石桥。而在当时,要论平湖周边造石桥技术最为精湛的师傅,却是在宁波。
在找到宁波这位闻名一方的石匠后,对方的回答又给了朱五福不小的冲击:没有2万两以上的银子是造不成这么座石桥的!
为了筹集这么多银两,朱五福便开始在平湖、海盐一带化缘。但一段时间下来,他筹得的银子仅3000多两,离造桥的万两之数尚有好一段路要走。一时间朱五福急得病倒在床。但说来也奇,正在朱五福缠绵病榻,自觉走投无路之际,他忽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来了一位仙人,跟他说,要筹款须“南辕北辙”,并且要在“水边找”。
醒来之后,梦中所闻“南辕北辙”与“水边找”两句,仍让朱五福迷惑不已。他便找到镇上一位据说测字很灵的算命先生来解这个谜面。算命先生一听,“南辕北辙”当是提示“想在南边造桥必得去往北面想办法”,而“水边”可解为“三点水”,“找”又可言“寻”,两者相合便是个“浔”字。一番看下来,湖州的“南浔”当是梦中仙人所指的化缘之地。
当时的南浔乃富人聚集之地。朱五福思量之下认为,前往化缘确有完成筹款的希望。于是很快便动身前往南浔化缘。
在南浔,朱五福凭着常人难有之勇力,经历了诸多挫折与拒绝后,在两三年时间里,终于将建桥的款项筹集齐全。钱一齐备,他便与村人乡贤从宁波请来了石匠开始建造马厩大桥。
“建桥用的石头应是从海盐甪里山运来的。”张灿明说,当时海盐至马厩镇的水陆交通方便,且海盐地区的石质好,选用当地的石头搭桥为上乘之选。
而为了使石块之间能更好契合,工匠又使用“糯米加明矾”的方式。“将糯米煮成粥,与明矾混在一起,做石桥的粘合剂,便是比水泥还牢的建造法了。”张灿明说。
如今,当你站于石桥下时,会看到许多乳白色的细长条从大桥石缝间垂下来,呈滴落状。张灿明说,这些正是建造时从石缝间溢出的糯米明矾粘合剂,与大桥本身坚固度并无妨害。
此外,在大桥建造期间,还有着另一段传说中的小插曲可讲予诸君共赏。据村中老人讲,起初石桥的高度高过了桥对着的庙约两三尺,众人商议之下,认为此举并不妥当,便又将桥改低了一些,使之与马厩庙的屋脊等高,才终于平了众议。
每个人与这座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故事
当从那些时近百年的遥远传说中走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马厩大桥的故事不仅仅属于那个名叫朱五福的僧人,或是那些曾经参与建造的村民、乡贤们,它还悄无声息却又深入骨髓地存在于现今生长于这一带的男女老少中。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村里开社员会,村干部在桥顶的平地上摆上桌子,放上灯,用个纸卷成的喇叭宣传政策,我就跟着大人们坐在大桥的石阶上听会。”如今73岁的张灿明笑着说,那时候村干部对村民说,以后大家能过上楼上装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的生活,大家都十分惊讶,觉得像天方夜谭一样;却没想到,如今这些话早已一一成了现实。
68岁的徐阿姨从年少时嫁至马厩镇,四十余年的光阴便一直是在这座大桥便度过。因为她的夫家几代人都是在桥下开店,数十年未曾迁过。“公公那时候开的是棺材铺,后来我们这一辈又开起了面粉店,包子、油条、馄饨皮子都做过。”徐阿姨说。
也确实如此,当你在村里人面前说起她丈夫的名字,大多数人必定知晓这家开在桥下的馄饨皮子店,也或有一些人曾在店里吃过他们家的面食。
“过去往来这座石桥的人可多了,南岸到马厩镇上来上班的,做小生意的,都得经过这桥。”徐阿姨说,后来马厩大桥西面建起了一座水泥桥,石桥便冷清了不少。
生长于此,马厩大桥于当地人而言,既是一道故里风景,更是一处细心呵护着的乡愁。曾经的马厩小学校长周其根说,过去马厩大桥是学校的卫生包干区,学校会专门划分班级每日上桥打扫。
“过去南岸戴家村的人会拉着猪到北岸的马厩镇上来卖,几番下来,便是满桥的猪粪,我就组织学生利用劳动课的时间去打扫桥面。”
“过去桥北岸坡下是一家茶馆,茶馆老板把不少煤灰倒在了桥下的石渡头上,几乎盖住了石渡头。我和学生花了2个半天才把这些煤灰清扫干净。”
“过去桥耳朵上长了棵构树(构树是江南一带常见的、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其广阔的根系容易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当时村里的老会计便想了不少办法,最终才除掉了那棵树。”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您若有兴致听,在桥边、镇上走走,与过往散步的,做活的当地人随意聊上几句,即使不擅言谈之人,多少都藏着些与这座桥的过往今昔故事。
今昔:桥下,是带不走的乡愁
天色渐渐暗下来,站在桥头往北望,雪松下房子上印着的“文化礼堂”几个红字却依然可见。
马厩村的文化礼堂便建在大桥下那座曾经的马厩小学里。有着马厩大桥的悠久历史作底蕴,村里很多的文化活动便很自然地在此举行。
马厩村村干部沈丹丹说,如今村里雇了专门的人每天负责打扫马厩大桥的卫生。此外,村中的“三月三民俗活动”也曾设在桥边举行,近几年因考虑到安全问题,又挪至桥侧的文化礼堂里办了。
马厩村党支部书记金永根说,马厩村于2013年正式启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专门委托平湖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曹桥街道马厩村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完成了马厩庙社区徐家堰社区建设、马厩村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园林景观工程、马厩村美丽乡村建设、马厩庙社区绿化配套工程等施工图设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翔实的建设依据。值得一提的是,马厩村为平湖市首个获得省级优秀村的村庄。据悉,未来马厩村计划利用本地的历史人文优势,打造出一条精品农家旅游线路。
时光飞逝间,镇上曾经竖着木头门板的老茶馆、豆腐店、酱鸭店,都一一藏匿进了记忆深处;却又有礼堂建起,新树栽种,温柔地诉说着世间的兴衰更替,小镇的变迁成长。
北桥头新植的银杏树,风来时,耳边便有沙沙之声,仿佛正与老桥窃窃私语,聊着长久的未来里,它们又该如何开辟一片新鲜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