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广州市南沙区横沥岛尖桥梁群设计初见雏形
2020-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历时近一年策划,广州市南沙区横沥岛尖桥梁群设计初见雏形。一面临陆、三面临水,横沥岛尖被蕉门水道和上、下横沥水道所环抱。中轴涌、三多涌、义沙涌、长沙涌,“一横三纵”的河涌规划使横沥岛沿河涌形成滨水生态绿廊。

  

  在这片水网交织的区域,未来将建起7座桥闸合建桥、28座市政车行桥,勾勒独属横沥岛的景观桥梁群肌理。如何保证高质量、高品质的设计水准?如何建设与环境高度契合的河涌桥梁?这些问题如今迎刃而解。

  不缩水:

  引入景观桥梁总设计师制度

  桥梁不仅仅是通行的功能,更是扮演着连接城市活动、促进人群交流等角色,承担着城市体验、区域文化展示空间的介质角色。

  

  横沥岛尖引入景观桥梁总设计师制度,由国际知名机构担任桥梁景观总师顾问,在横沥岛尖进行桥梁设计统筹工作,通过对桥梁群体形象谋划、设计前指导、设计过程动态把控等规范管理,层层递进,紧密追踪、多维度协力,力图呈现“不缩水”的城建理念。

  

  在方案设计前,通过编制《南沙横沥岛尖桥梁景观关键系统设计指导技术文件》,明确关键系统的可量化、有章可循的准则,强调桥梁设计的延续性、系统性和落地执行。

  目前横沥岛尖跨河涌车行桥设计已全面开展,除部分桥梁正在推进概念设计和深化完善方案外,其余桥梁已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下一阶段,将协调推进桥梁与滨水景观的衔接,加快推进桥梁灯光设计。

  “动”起来:

  桥梁群宛如城市音符

  围绕“创智辐辏,多维链城”的总体概念,设计师从全岛桥梁群像入手,体系性地谋划,有主次地形成序列、主题和空间节奏,让桥梁关键时候“动”起来。

  落于桥梁设计本身,设计关键要素可以归纳为城市环境、自然生态、技术功能、使用者四大方面。设计不是单纯的以人为本或是生态优先,而是综合平衡各方因素,根据桥梁所处特定区域特点和区域需求,平衡人和自然需求,多系统协调下,提供恰当的设计,创造舒适人居环境。

  

  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城市开发空间、城市天际线与桥梁造型、景观进行匹配,结合桥梁使用人群规模、活跃程度情况,规划不同桥梁的造型景观设计,使桥梁群形成婉如城市音符般独特的节奏律动感。

  

  如同城市人离不开夜生活,夜晚在城市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让桥梁为新城夜景锦上添花?横沥岛尖的桥梁景观设计师采用曲线作为基本造型,来表现桥梁群景观照明活跃程度。根据不同桥梁景观照明的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灯光模式。在重大节庆时,桥梁的灯光会动态变化,让桥梁随着灯光变化节奏律动起来,营造出美好的夜间氛围。

  

  塑形象:

  桥梁呈现多种岭南主题元素

  基于区域建设状况下的海洋、湿地、候鸟等生态资源及商贸传统、广州的岭南文化和南沙的传统风俗等区域特点和优势,南沙横沥岛尖扮演着重构未来城市本底、支撑未来发展的角色,所以在桥梁形象塑造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

  以三多涌桥梁为例。三多涌10、11、13号桥梁以同一主题的不同演绎,表达三多涌向上生长态势,并与偏心两跨的12号桥协调,以结构的语言表达设计主题,整体造型、桥梁结构、栏杆设计多层级呈现“芭蕉”主题元素,无多余的装饰性构件,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一体化呈现,充分展现了岭南水乡文化特征。

  

  在桥梁细节上,设计师也充分地考虑到了南方城市季节性特点。以三多涌15号桥为例,设计师还在合适的部位设置了滴水线,以防止雨水污染主梁外表面。

  最重要的一点,出于对城市生态性的考虑,设计师还在桥梁栏杆、灯光的设计中隐藏了一些秘密“武器”:为便于鸟类识别,桥上栏杆尽量减少采用玻璃栏杆;为避免破坏水生环境,灯光设计避免直射水面的灯光;还有使用LED光源或低红光光源降低对鸟类夜间飞行的影响……这些,都是明珠湾管理者和设计师为保护岛尖生态做出的努力。

  文、图:全媒体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 南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