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黄高速16标为新建贵黄高速连接线工程,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标段全长约14.936公里,路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20m,其中分离式路基为2×10.25m,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由上海远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甘溪特大桥效果图
自 2017 年7月进场以来,项目部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和贵州省关于“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创建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各分项工程品质得到有效控制,在2019年获评贵州省的“施工示范合同段”荣誉称号。
一、甘溪特大桥工程概况
甘溪特大桥位于贵州黔南州贵定县,横跨甘溪森林公园,是贵黄高速控制性工程之一。桥跨布置为双幅18×30mT梁(南引桥)+(155+300+155)m空腹式刚构桥+ 2×35mT梁(北引桥),全长1220m,单幅桥宽10.25m,两幅桥净距3.5m。主桥空腹式刚构桥主跨300m,同类桥梁跨度世界第一。
甘溪特大桥单个主墩基础为25根 2.8m嵌岩桩,19#墩桩长40m,20#墩桩长50m(部分桩基变更为55m长)。主墩承台平面尺寸28m×28m,19#承台厚7m,20#承台厚8m。主墩墩身采用矩形薄壁空心墩,顺桥向厚4.5m,横桥向宽6.25m,双肢净距7m,19#主墩高约85m,20#主墩高约129m,大桥上部结构采用空腹式刚构结构体系,空腹三角区总长120m,下弦采用矩形空心截面,宽6.25m,正截面高7.5m。
二、汗洒深山,筑成施工生命线
高山峡谷、地势险峻、植被发育茂盛,复杂岩溶地质条件,在这样一个深山密林之中,要想施工顺利进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施工便道这只“拦路虎”,项目修建便道23.4公里。首先修建的是2#便道,长约3公里,连接项目控制性工程甘溪特大桥20#主墩和新巴隧道,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山里开出来的路多半是从半山腰盘着过去,施工测量人员穿梭在原地貌中,打出施工控制点,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清表,小药量爆破后的浮石坍塌部位处理,石块填筑,既要确保不破坏当地环境,还要保证修建过程的安全质量。
项目部抓住难得的晴天,精心组织,一米一米的推进。历时六个多月,从策划、施工、管理等诸多细微点着手,一条标准化的2#施工便道如天路一样缠绕在笔架山上,同时为甘溪特大桥的施工打通了生命线。
三、深山大孔径群桩施工,展现安全管控标准化
甘溪特大桥单个主墩基础为25根 2.8m嵌岩桩,19#墩桩长40m,20#墩桩长50m(部分桩基变更为55m长),砼标号为C30。人工挖孔桩群桩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项目部从协作队伍引进、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安全防护、民爆物品、有限空间作业、照明、通风等多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从而保证了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平台内规划设计,包括供电、供风地埋系统,地面采用C20混凝土硬化,锁口预制高度超地面30公分,锁口预制混凝土内提前预埋钢筋接头,用于固定连接孔内半月板、软爬梯、照明、通风、安全绳等。为防止甘溪特大桥19#主墩施工时高空坠物危及924县道及行车安全,在924县道上搭设钢筋防护棚,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
历时四个多月,甘溪特大桥人工挖孔桩顺利完工,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过程中保证了“零事故”的发生。人工挖孔桩群桩施工为贵州山区大桩径、深基础人工挖孔桩群桩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安全管理经验,同时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参考作用。
四、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质量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施工工序。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和关键部位设置质量控制点。
1.主墩大体积承台混凝土分两次浇筑,19#承台浇筑高度为3.5m+3.5m,20#承台浇筑高度为4m+4m,承台钢筋绑扎过程中安装冷却水管,模板采用墩身液压爬模大块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水降温,浇筑完成后进行洒水保湿、覆盖保温养护,有效保证大体积承台施工质量。
2.每个主墩设置2台QTZ125塔吊、2台HTB80混凝土卧泵、2台施工电梯,4套液压爬模系统,标准节段单次浇筑4.5m,分区合理,整体爬升。在四肢墩柱底部设置有汇水池,使得墩柱在养生沿墩身流到承台顶上的水不至于散排,通过开口,接管使水流入水箱,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
3.为保证墩身连接整体性,下弦0#块及墩间系梁使用装配式托架整体浇筑分层整体浇筑,托架牛腿在后场焊接成片后,运至现场吊运至墩顶,与墩身间实现无焊接安装,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安装质量易于保证,利于周转,经济性好。
五、新颖桥型技术攻关,创新与创造打造亮点
空腹式刚构桥为近年来的创新桥型,其结构别致,经济性较同跨度其他类桥梁优势明显,桥梁建成后景观效果别具一格,甘溪特大桥建设过程中,在已有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项目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微改微创新。
1.网片加工设备:甘溪特大桥主桥墩身为R=50cm圆弧倒角网片,制作困难,项目部通过微创新,自制的倒角网片加工设备,通过“油顶+特制弧形面板”,实现网片由平面到曲面的制作,解决网片加工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2.活动支撑立柱:通过空腹式刚构桥上、下弦箱梁节段之间设置活动支撑立柱,立柱端头可自由伸缩,挂篮未越过立柱前,活动端头下嵌在底部固定端内,上弦每个节段挂篮悬浇完成并等强后,挂篮行走至该节段上方,再支顶节段下方立柱活动端头至上弦梁底,并达到设计要求的顶升力,焊接锁定立柱活动端,继续下一节段浇筑,立柱技术可行性好。
3.挂篮止滑装置:设计在主桁前支点后的止滑装置,通过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梁顶,并在后方设置剪力键抵抗下滑力,以平衡荷载作用下沿斜面的下滑力,将挡块与箱梁之间的摩擦力仅作为安全储备,满足了抗倾、抗滑稳定性要求。
4.反拉法预压:墩身系梁托架、上下弦0#块托架设计为可周转利用的装配式结构,避免了高空焊接作业,施工周转方便,系梁施工完成后可直接周转至上弦0#块、边跨现浇段施工,重复利用,托架预压采用反拉法,操作方便,较传统的堆载预压节约工期10天/次,体现了技术创新创效。
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助力品质工程建设
针对甘溪特大桥施工存在着技术要求高、施工复杂等特点,因此其施工管理难度较大,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项目将工友智能、BIM技术、二维码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其中,对品质工程的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1.工友智能:工友智能管理系统是项目最后一公里成本管控辅助决策好帮手;通过“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解决成本管理实际需求,提供辅助决策数据,实现降本节能,提质增效的管理目标,同时支持项目管理人员随时云端管理施工信息,进程,各机械当即所处位置和工作内容等,方便随时了解项目,降低成本。专注于项目的人、料、机的智能劳务管理、智能物料管理、智能设备管理的工友智能,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时效性、快捷性和准确性。
2.BIM技术应用:项目结合工程BIM应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节约工期和成本,更好地开展该工程的项目管理,达到项目设定的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等各项管理目标。通过图纸复核、碰撞检查、工艺模拟、4D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BIM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方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做到精细化管理。
3.二维码技术:充分利用手机自媒体应用,将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大型和特种设备检查信息等以二维码方式置于各施工场地的明显位置,方便随时查看方案、交底等内容,规范现场施工工作。施工技术交底中的数据,只要轻松扫一扫就能全部“收入囊中”。
七、打造绿色高速,他们是“生态卫士”
你印象里施工现场应该是什么样子?来到这里,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惯有的机器轰鸣、尘土飞扬、杂乱无章,而是施工场所的干净整洁、材料摆放的合理有序、各种标识牌的整齐划一,整体施工环境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
甘溪特大桥施工所在区域正是甘溪森林公园腹地,森林覆盖率为68.88%,是贵定县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基因库,也是黔南州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甘溪森林公园对于贵定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施工时,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边建设边维护,当好生态卫士。我希望在施工结束后,甘溪林场依然保持巍巍青山和漫山遍野的绿色。”项目经理李百富说。
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建设理念不仅影响着施工建设人员,更是惠及着施工区域内的百姓。贵定县建设局的一名同志这样评价:中交二公局的施工理念超出了他对常规土木工程的认识,不仅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还进行了综合治理,“生态清洁”也为深山百姓打开了不一样的精彩世界。
八、党建引领:高位推动品质工程建设
以初心成就匠心,以品格成就品质。“完善党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项目施工生产的有效结合。”项目党支部书记张锐一开始就抓住了支部在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功能。在项目党建工作营造的创先争优氛围中,2020年6月经中交二公局党委批复项目成立甘溪特大桥党员示范岗,项目全体党员同志和施工班组严格依据示范岗创建方案执行,过程中完善和纠偏,并及时形成创建成果。
持续打造“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党建品牌,构建党员服务新常态。本着“党支部的组织形式与项目行政业务组织相适应,党的工作与现场施工紧密结合”的原则,项目党支部将施工全线划分为4个施工单元,责任区党员对自己所负责区域内的思想教育、安全质量、成本管控、廉政宣传等多方面承担责任。
一座“连心桥” 搭建企地共建和谐路。2020年新冠疫情对项目施工生产和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带来严重影响,项目党支部积极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对施工区域内剩余劳动力进行摸底排查,组织部分低收入家庭和有相关施工技能的人员开展培训,先后吸收当地富裕劳动力200余人,为解决当地人口就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和当地村民签订日用品采购协议5份,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路纵万里终有尽,奉献点滴无止尽。贵州中交贵黄高速甘溪特大桥全体参建者将继续秉承科学的管理、细节的把控、大胆的创新、精细的打磨,为品质工程的建设贡献中交建设者的力量,也将在桥梁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