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高地震烈度区大跨度特长隧道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拟科技成果登记
2021-05-20 来源: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的通知》(云科奖发〔2015〕2号),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现将“高地震烈度区大跨度特长隧道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拟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

  “高地震烈度区大跨度特长隧道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项目为2019年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课题编号: 云交科教〔2019〕6号),课题承担单位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了课题结题。2021年3月12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结题评审,专家组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同意通过结题评审。现拟进行科技成果登记,项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探明了特长高风险公路隧道驾驶疲劳规律,建立了特长高风险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设计标准和方法,提出了大交通流特长高风险公路隧道疲劳缓解带评价方法;

  2.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区基于坡率、坡高和基岩上覆岩层厚度等因素影响下的扁平大跨特长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修正方法,修正了动力条件下围岩抗力系数取值,提出了基于隧道洞口临空效应的洞口浅埋段结构内力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3.提出了大交通流特长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风节能运营通风设计方法,建立了大交通流特长公路隧道竖井自然风节能运营通风控制技术,提出了基于区域动态立体消防救援圈的大交通流特长公路隧道联动防灾救援系统;

  4.提出了基于地表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控制标准和基于居民用水需求的地下水位控制标准。综合地表植被生长与居民用水需求,基于水位线控制标准,得出了大气降水补给条件下,隧道合理限排量的计算方法。

  5. 出版专著1部、企业标准2部,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其中专著、专利、论文及企业标准的情况如下:

  (1)专著

  严涛,陈树汪,刘大刚,秦鹏程,何佳银,陈湛文. 长大公路隧道视觉疲劳缓解带设计与评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2)专利

  ①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种直通式公路隧道地下风机房: ZL 2020 2 0828518.5[P].2020-5-18.

  ②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种设嵌台锚杆的端墙式隧道洞门结构:ZL20182 0633046.0[P].2019-01-04.

  (3)论文

  ①陈树汪.公路隧道视觉疲劳缓解带设计初探[J].现代隧道技术,2019,56(S2):458-462.

  ②陈树汪,陈湛文,李坤杰,何佳银.城市海底管廊顶进法施工时荷载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2020,40(04):324-326.

  ③段晓彬,何俊,何佳银,荀其训,王旭华,赵文垣.公路隧道震害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04):133-135.

  ④黄麟尧,何佳银.长大隧道通风降温散热量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04):112-114+118.

  (4)企业标准

  ①公路隧道视觉疲劳缓解带设计技术指南,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②大跨扁平公路隧道抗减震设计技术指南,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工程建设指挥部、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李志厚、李明洪、王明年、陈树汪、吴华金、郭建坤、刘大刚、荀其迅、张 博、沈志斌、张玉林、白宏达、王 峰、于 丽、童建军、李 浩、张 伟、王安民、黄 勇、袁水河、张晓亮、王培国、孙国红、何 俊、钱伊默、何佳银。

  公示期自即日起15个工作日,即2021年5月19日~年6月8日,凡对项目公示内容、完成单位、完成人员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有异议,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反映。联系电话:0871-65305690。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

  2021年5月19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