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影响未来交通发展的三个问题需重视
2021-04-23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我们团队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近几年,我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跑一线企业和各类型城市,试图从一线看清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于交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一些相关问题,也就有了一些思考。现提出三个问题,供未来研究参考。

  其一:

  未来交通格局应更好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对外开放为核心,也就是说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如何和国际市场对接。这样的经济战略直接反映到了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和整个交通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把中国经济和交通看成一个投资组合,那么在过去若干年,我们其实是超配了沿海地区,但低配了内陆地区。我们的交通更强调港口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会更向沿海地区倾斜,这是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大进大出的发展战略背景之下出现的,也是最合理和高效的。

  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内陆,很多城市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相对衰落。这段时间大致就是在本世纪初期全球化最鼎盛、中国对外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后来中西部城市又出现了一次复兴,而这次复兴又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化退潮之后出现的。当前这次复兴仍在持续,我们都看到了,近几年成都、合肥、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发展势头喜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将在未来中国经济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相应的物资、人的进出会相比当前出现变化。我们理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交通格局和中国的地理经济格局都将出现非常明显的甚至是很大的变化。

  因此,如果我们去看国内外大循环,就必须要注意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循环包括生产、消费、流通和分配。我国的生产和消费问题都不大,中国有巨大的生产能力,也有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问题主要出在流通和分配上。分配更多是政府解决收入不平等的政策,而流通实际上是和交通、物流密切相关的。

  这是我们希望与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观点,也就是交通规划可能要重新把目标理顺,从原来适应全球化的交通格局逐渐转变为能更好地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通格局。

  其二:

  应想办法把交通负债变成可带来持续回报的资产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包括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等,我们聚焦于经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大,比如说高速公路、高铁修得非常多,但修完后会有很高的且是长期的维护成本。基础设施和人一样也会出现老化,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非常严重,基础设施老化不仅会对经济活动带来影响,而且更严重一点讲,会因为大家都能够一眼看到,所以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士气。比如现在讲到美国和中国的对比,很多方面都领先,但基础设施逐渐被赶超,原因是美国很早就修了相关基础设施,现在严重老化,到了要维护的时候,但却没有做好维护重建的工作。中国在未来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如何未雨绸缪呢?首先要把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必须高度重视,而且我们认为依靠原有的思路不行,思路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也就是基础设施投资不能主要采用贷款的思路,从银行贷款修路,修路完了之后收费,收费完了之后还贷款,这种思路其实就把基础设施当成了一种负债。我们应该想办法把负债变成资产,资产是能够带来持续回报的。做好这项工作,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要先做好确权工作,比如高速公路两边的土地如何使用,高架桥下面的空间如何利用等。

  其三: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更加注重发挥比较优势

  我们即将迎来一轮新的技术革命,而新技术革命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同时涵盖了交通、通信和能源,从以往的技术革命历程来看,都必须是交通、通信、能源齐头并进,但是自动驾驶可能会有不同的技术演化路径,有一些学者和专家更强调造智慧的车,有一些专家和学者更强调造智慧的路,也就是所谓的车路协同。

  我们也希望跟各界专家探讨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国的优势,因为中国可能在一些基础研发的方面还不如国外,但中国有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我们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能力非常强,有没有可能利用这个优点抢占先机,先占领制高点,先制定出一些自动驾驶的标准,样本先做出来,比如聪明的路,以路带车、车路协同,走出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不仅会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也会影响到未来制造业和城市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

  (何帆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春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