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霁虹桥位于哈尔滨火车站旁,是连接道里、道外、南岗去的交通枢纽,跨越松花江,是全哈市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地。该桥始建于1904年,原来只是一座木制结构,后1926年由俄罗斯人符·阿·巴利主持设计修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于1927年9月建成。
桥名由来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临到交通枢纽地时,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当务之急便是就地建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家岗大桥。
改建后,取名为“霁虹桥”。由当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老先生取义于《藤王阁序》中“虹销雨霁”语句。也有人考证,原引自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中的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霁虹”者,雨止云散,长桥如虹是也。
桥梁结构
哈尔滨霁虹桥是一座典型的俄国式桥梁建筑。桥长51米、宽27.6米、车行道宽2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1米。桥面呈弓型,中高而两端低。正桥的两端,有对称的塔式建筑。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桥头间带图案的铁栏相联结。
该桥没有一个铆钉,没有一个螺栓。上走车辆行人,下走火车。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造型别致新颖,形成这座桥的鲜明风格。
桥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秀丽挺拔的花盏灯座、镂空嵌花的铁栏杆,构思巧妙,铸造精美。特别是在坚固牢靠的钢栏杆上镶嵌着“飞轮”标志的中东铁路路徽,多了一层历史感,也丰富了桥梁建筑的艺术性。霁虹桥是哈尔滨建筑群体中跳跃的音符,成为哈尔滨一道亮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