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桥梁知多少
2010-09-06 来源:新晚报
时下,哈尔滨正在松花江上建造一座跨江桥——松浦大桥!这座大桥全面贯通后,将有效地缓解南北两岸的交通。有人问:历史上松花江上究竟有多少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沿着松花江寻找老桥历史的残石碎片……
滨洲铁路桥,也是哈尔滨市第一座大桥,老哈尔滨人俗称它为“老江桥”。大桥于1900年5月开工,1901年10月落成,几乎和我们这个城市同龄。
大桥通车后,大桥的“轨距”随着政权的更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1935年3月,日伪政权收买了中东铁路的使用权后,于1936年8月1日将宽轨改成了标准轨。1945年8月,苏联军队攻占东北,又将标准轨改为宽轨。1946年4月,苏军撤退,东北民主联军接管滨洲线,又将宽轨改为标准轨。
这座桥还曾因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而闻名全国。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哈尔滨三十六棚拍摄该片,其中有许多场景是以滨洲铁路桥为背景的。该片讲述的是哈尔滨铁路工人为支援解放战争,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大桥的故事。
大桥经历岁月的洗礼,钢梁的负荷能力每况愈下。1962年7月,有关部门对桥梁进行了加固设计,在大桥两侧架设了1.2米宽,装有扶栅的人行通道。最初铺设的人行步道板为木质,以后换成铁步道板。以后,用国产钢梁全部替代建桥时的旧钢梁。从1997年以来,“老江桥”经受了6次全国铁路大提速的严峻考验。
第二座桥是滨北线(哈尔滨—北安)的滨北铁路公路两用桥,百姓俗称“东江桥”,或“新江桥”、“滨北桥”,位于市东郊,建于1932年11月5日。这个钢结构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便急不可待地抢建拉滨线(拉法—哈尔滨)和滨北线松花江大桥。早在占领哈尔滨前的一个月,日本就曾数次出动军用飞机对松花江大桥进行航空侦查。日本人计划从朝鲜的罗津港登陆,经朝鲜境内,走长图线(长春—图们)东段,再经拉滨线,通过铁路长驱直入黑龙江地区。1932年11月开始修建大桥。经过12个月的抢建,1933年11月竣工,12月通车。
史料载,当年建桥是相当艰难的。数以万计的苦劳力风餐露宿,劳苦异常。这些苦劳力是从山东、河北等地招募来的农民。汉奸恶霸姚锡九就是当年江桥工程的黑把头之一。他乘机聚敛财富,盘剥民工。在桥墩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刻,姚锡九竟灭绝人性地把水下“沉箱”的排水管“掉包”拿掉,使在水下作业的工人全部淹死,以此从每个死者身上获取600元的抚恤金,一跃成为爆发富。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曾提到资本家周朴园利用淹死修江桥人而血腥发家的情节,据说就是以姚锡九谋财害命的事件为生活原型的。1946年7月11日,姚锡九罪有应得,被判处死刑。
“新江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桥,桥面靠墩台上的钢梁支撑,全长1147.6米,宽6米,前后引桥呈弓形,各53.9米,桥面为钢筋混凝土板,上铺沥青砂;下层为单线铁路桥,全长1065.8米,共15孔。
“新江桥”建成后,日本侵略者将其视为“军事禁区”,除在两岸桥头建有钢筋混凝土军事碉堡外,还在大桥底层的铁路梁底部暗设了一台轮轨式悬挂装甲巡逻车。巡逻车如同隼形小型轿车,外层的钢板厚达15毫米,内层有木板墙,可以容纳8个人。车身上设有多个圆形的射击窗,供架设机关枪用。安设在桥梁底部的装甲巡逻车,可以高速奔驰在铁轨上,对抵抗日本侵略者进行镇压。
第三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于1986年8月30日竣工。大桥结构新颖、壮观,桥头引线呈剪子形状,是当时全国较大的公路桥,也是松花江上第一座特大型公路桥梁。
第四座桥——四方台大桥。建成于2004年9月,大桥采用双塔双索面半漂浮结合梁斜拉桥体系,是东北乃至北方地区最大跨径的斜拉桥。
第五座桥——铁路枢纽王万线跨江铁路大桥。2006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在我省首次采用铁路路基双线,这座新桥是松花江哈尔滨段第三座铁路桥。
第六座桥——松浦大桥(正在建设中)。南起道外区南勋街,北至永胜路,全长4.027公里,其中主桥采用独塔斜拉桥,为半漂浮双索面结构体系,主跨268米,边跨208米,主塔高160米。主航道最高水位为119.53米时,桥下通航照常不误。松浦大桥是哈尔滨市规划的城市中心区重要越江通道之一,也是哈尔滨市建设的第一座跨江大型桥梁工程。
第七座桥——哈尔滨市将为现有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建一座姊妹桥,新桥计划5月开工建设。新桥位置在现有大桥上游25米处,两桥桥梁高度、孔径、长度对应一致。
第八座桥——哈尔滨市三环路西线松花江大桥工程建设已经正式启动。北起郑州街(市政府附近),南到群力新区。桥梁长度6436米,它也是省内最长的一座跨江大型桥梁工程。
松花江上的大桥如彩虹似玉带,使人发思古之幽情,畅想美好的明天。正是:
松花江,
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那里有涟漪的波浪,
那里有过辛酸和苦楚,
如今,那里有童话般的桥梁,
那里有前进的步伐,
那里有沸腾的生活,
那里有希冀与梦想!
那里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