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栏桥
2012-09-10
章安桥始建于西汉,原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0.9米,桥面中心宽4.9米,桥中孔由七道拱券砌筑,其中三道纵联砌法,四道并列砌法,相间组合而成。桥面两侧实体栏板间隔望柱,东西落坡呈喇叭状,台阶各9级。
据《临海县志》记载,此桥原名赤栏桥。最早的时候,这座桥是木桥,因为桥栏涂上了红油漆之故。有关记载称:“旧有亭,东西有楼,晋成公绥为章安令,登桥望江制《云赋》。”成公绥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他平时有一毛病,就是“口吃”,但却喜好音律,一到吹弹歌唱之际,就不“口吃”了,所作文章辞藻华美,念起来声音琅琅,音韵铿锵,为当时文学界所识赏。可惜的是,他的诗文集在唐宋时即已散失,明代人根据其他典籍所辑录的《成公子安集》中,已经没有了他在章安所作的《云赋》。
清乾隆时,章安学者叶丰的《赤栏桥怀古诗》写出了章安的历史变化和赤栏桥的雄姿,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并告诫后人:要想安居乐业,必须注重边防。
章安桥历代都重修过,现存的桥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的。虹桥映带澄水,为闹市中一幽境,是旧时章安胜景。建桥时期的回浦,水面宽阔,因而初造章安桥时有拱券形三洞,以便泄水。
200多年来,由于人口繁衍,土地渐少,章安街也向桥两端挤占,现在见到的桥,中间一孔下还有水,其余两孔不仅看不到水,连拱券也难以看到。章安桥虽无两汉时代红漆木栏杆的模样,但桥主体仍在,反映了当年章安的中心地位,并保持了原桥风范。
桥边立有块石碑,一块为1984年;另一块为2007年6月7日,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台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