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眉山有座遇仙桥 经千年仍不倒
2013-01-31 来源:西安瑞通网
 在眉山市洪雅县,有一座石拱桥,它历时千年,仍然不偏不倚、不歪不斜;

  它埋没于荒郊野外,却被文物普查人员找出,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它曾是古人上山的必经要道,又有着神奇的传说……

  这是怎样的一座石拱桥?它追溯了怎样一段历史?记者冒着小雨,踏上了探秘之旅。

 
  眉山洪雅县有座遇仙桥 历经千年仍不倒

  遇仙桥藏身于翠竹乡野间
 
  (一)

  2月8日,天下着小雨,记者来到了洪雅县城,找到了当地文化名人王仿生老师,听闻他对于遇仙桥有过研究,因此请他带领记者,一同前往探寻。

  据洪雅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介绍,遇仙桥位于洪雅县洪川镇新村3组,路途不算遥远。大约20分钟的车程,王仿生便告诉记者,可以下车了。走在一条泥泞不堪的小道上,王仿生讲述了此地的历史。

  明代时期,曾有洪雅八景:“龙吟春雨”、“虎啸秋桥”、“瓦雪横空”、“眉烟点翠”、“金釜云泉”、“临江晚渡”、“蘋洲漾月”、“八面晴岚”。

  其中,城北山峦起伏,东有九胜山,西有九莲山,五峰山居两山之间,宛若一道绿色屏障,五峰即仁者峰、桂花峰、中峰、珠峰、月峰,五峰并峙,各有雄姿。县志记载,山下曾有虎啸溪、桂溪、洞溪、三昧泉、九曲水围绕,“虎啸秋桥”景便出于此。为何取名“虎啸秋桥”?王仿生指着脚下的一条小沟壑解释道,这里就是曾经的虎啸溪。相传唐宋时期,县城很小且人口稀少,北门山农户稀疏,草木丛生,常有虎豹出没。每到秋季,天高气爽,郊游到此处,会听到潺潺溪水声,尤其是夜晚,还能听到老虎嚎叫,倍感凄凉的景观使人毛骨悚然,古人便命名此处为——虎啸秋桥。明代邑人、云南弥勒知州祝之至有诗吟咏:“瀑水吐风助啸声,多时冷翠护幽情。闲来桥上换秋色,会遇仙璈壑底生。”

  (二)

  继续踏着泥泞,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往上爬行,高大的树木遮天闭日,异常幽静。小道往右,有一条细长的峡谷地段,一片竹树林出现在眼前。王仿生指着不远处说,那便是遇仙桥。

  记者仔细观察,在葱郁的树林中,果然隐藏着一座不为人所发现的单孔石拱桥。桥面泥土堆积,已经无法辨认原桥面,但看得出,整座桥的桥墩十分坚固。在桥的左侧,有一口方形小池,明代县志记载:慈云寺下有一汪三昧泉。王仿生描述其特点是:冬天天干它不缩,夏天暴雨它不溢,青衣江涨了滔滔洪水它不浑浊。离三昧泉不远,曾有一通《遇仙桥碑记》,40多年前,王仿生曾亲眼看过,一丈高的碑记上,有一只龇牙咧嘴的老虎,上面雕刻着“虎啸秋桥”,十分精美,遗憾的是,碑记遭到了毁坏,已经荡然无存。

  这座隐藏于树林中的拱桥,有着什么价值?

  查阅文管所关于遇仙桥的资料:清嘉庆《洪雅县志》记载,桥东南至西北走向,干石劵拱,拱跨2.5米、拱高3.2米;桥面长6米、宽4.1米,桥左右护栏毁,石板桥面已成为泥土桥面。该桥为洪雅县城北古景,桥拱建筑未用任何灰浆,历经千多年而稳固,极具人文历史考古价值。

  王仿生表示,中国目前的石拱桥,最早的要数隋朝的赵州桥,而这座建于唐代的遇仙桥,完全没用一点灰浆,都是条石堆砌挤压而成,历经千年不偏不倚、不歪不斜,经过多次地震也毫发无损。

  那么,这座桥在古时又有着什么用途?

  据介绍,这里曾有三个千年古寺,月珠寺、慈云寺、归正寺,原月珠寺庙基新建慈云寺,规模宏大。其殿宇掩映在绿树、翠竹丛中,远可览峨眉秀色,瓦屋烟云,八面晴岚,玉屏飞瀑;近可观青衣碧练,百舸争流,小城灯火,明月清辉。一年四季有景看,白日黑夜有景观,是洪雅城边名副其实的一颗揽胜明珠。而遇仙桥,便是人们上山进寺庙的必经之路。

  (三)

  取名“遇仙桥”,又是为何?

  这里需要提到一位洪雅名人——悟达国师。据史料记载,悟达国师,西蜀眉州洪雅中保人,是唐代高僧,也是位大佛、诗僧和雄辩家,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明朝进士张可述曾记载:“悟达为探寻佛教深奥的道理,四处寻师访友,求助得道高僧。”这一天,悟达再次登山寻访高僧。走在洞溪沟,却迷了路,万分焦急的她,走上了一座石拱桥,突然,桥上出现一位仙人,仙人告诉她,过了这座桥,沿着小石梯上山,会看到一座巨大的庙宇,里面有高僧参禅打坐,去拜访他,可以使人顿悟。

  悟达谢过仙人,赶紧上山,果然在寺庙里,看到一位打坐的僧人。他们相谈甚欢,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僧人为她灌顶,悟达就此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后人为了将这个故事流传下去,所以取名——“遇仙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