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古桥 > 正文
釜溪盐运水道上的古桥
2013-07-18 来源:自贡网
自贡网(作者 宋良曦)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开始疏浚旭水河、盐井河河道,修建堰闸以来,自贡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釜溪河(盐井河后改名为釜溪河)为主线的盐运水道。这条盐运水道成为了自贡盐由船载运往川、滇、黔、湘、鄂的水运航道。这条以梯级堰闸和码头组成的内河航道,在我国内河航道、航运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自清咸、同年间以降直至民国,自贡盐场每年有三百多万担盐从这条航道运出,供给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此段河道用于载盐的橹船,常年保持在三千只左右。这种橹船,前弦左高右低,后弦左低右高,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歪脑壳船”、“歪屁股船”。这种船极易转弯,适合于在水浅湾多的河道中行驶,橹船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内河航运史上的重大发明。

  釜溪盐运水道由全长73公里的釜溪河和艾叶滩至双河口的旭水河段组成。这一水道上至今尚存有堰闸10座、古桥7座、盐码头遗址6处。这些历史建筑体绝大多数至今保存完好。这里说说釜溪盐运水道的古桥,这些桥梁是研究中国内河航运史、自贡盐业生产和运销、城市发展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现将釜溪盐运水道上现存的古桥分述如下。

  盐运水道上现存的古桥

  平康桥,平康堰闸、码头、船槽与平康桥构是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所建造的一套完整的交通水利枢纽工程。艾叶滩最初只有码头,在艾叶沱湾上端入口,是当时荣州煤炭下运至贡井盐场的驳转点和自贡盐水路运输的起点。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石滩西面开凿船槽行船;为连接东西两岸陆路交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建平康桥,平康桥为石拱桥,全长56.4米,宽6.4米,高8.92米,桥上石栏89个其中右边51个,左边38个,桥拱5个。

  重滩桥,位于自贡市贡井区长土镇元坝村和建设镇重滩村之间,东南向西北走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桥为联孔石桥,6墩5拱,桥体长69.8米,宽7.6米,高8.3米。鱼头形桥墩,墩宽1.7米,高2.15米。桥西面为堰,堰早建于大桥,堰原是跳墩式,堤上铺石板做简易桥通行,20世纪70年代改堰堤为橡胶堰至今。重滩桥经过多次维修,桥体加长、加宽、加固,桥面为水泥路面,桥体石缝用水泥勾缝,桥拱内用水泥涂面。桥栏石块风化严重,然码头仍保存原貌。

  贡井平桥,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贡井街与筱溪街连接处,横跨旭水河贡井城区中心段,东南向西北走向,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贡井旭水河上最古老的石桥,占地面积2214平方米。清光绪二十八年为提高水位,清政府将平桥改为桥与堰闸相结合的形式,兼具陆路交通和水路运盐的功能。

  济元桥,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贡井街和筱溪街交接处,横跨旭水河贡井城中心段,东南向西北走向,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该桥为联拱石桥,总长54米,5墩4拱,拱宽10米,拱高8.2米,墩高3米,墩宽2.2米。原为全石桥墩、桥面、桥栏。1949年、1997年维修加固,2005年、2006年再次对桥体加固维修和桥面改造。

  中桥,位于贡井区贡井街旭水河顺岩碥路段。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该桥为全石结构平孔桥,桥面用条石铺砌,用马鞍型铁楔钉加固,桥墩用石块堆砌,用马鞍型铁楔钉加固,全长52米,共五墩四孔。中桥历经近二百年风雨,仍坚固如初,保持原貌。

  富远桥,位于自贡市贡井区长土镇石沟村,坐北向南,始建于清咸丰同治时期,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该桥为全石联拱桥,4墩3拱,全长48.4米,宽7.9米,高11.3米,3拱相联,拱为椭圆形,大小不一。富远桥是清代至民国旭水河上自流井、贡井、威远一条重要的运盐通道,是连接贡井盐码头和威远煤市场重要的交通枢纽。富远桥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曾进行维修加固,1996年因新修雷公滩大桥停用,现已废弃,然桥体基本保存原貌。

  善后桥,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新街、郭街交界处,横跨釜溪河,坐北向南,善后桥由自贡盐商于1921年集资修建,请了当时声誉甚隆的三多寨和尚陈葆初主持设计与施工。后因四川各路军阀1925年在自流井召开善后会议,适逢大桥竣工,故被命名为“善后桥”。善后桥为整体石拱桥,桥长103米,桥宽16.8米,桥高7米。桥身有大小7个桥孔,桥身两面每孔拱肩上刻有精美的神话人物及驱除水怪的鱼龙神兽,共12处。经多次维修扩建,现有一个车行道和两个人行道,其中车行道宽9.4米,人行道宽3.7米。善后桥设计精良,桥身雕刻极其精美,虽历经战争和多次水灾,但仍然还是自贡的主要交通要道,对研究自贡地区的盐业历史及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现已消失或拆除的古桥

  釜溪东流去,古桥知多少?由于釜溪河两岸盐业开发历史悠久,井灶密布,运输繁忙,因此修建桥梁,沟通两岸,便成为了当务之急。据史料记载,自贡地区早期架设在釜溪河上,现已消失或拆除的主要桥梁记述如下:

  上桥,在自流井火井沱处,即自流井的遗址附近。明嘉靖年间建,桥面坚固,是有记载的釜溪河上最早的古桥。上桥存世达四百多年。当时,河西的火井坡一带发现了不少天然气,而河东则以卤井为多,上桥便成了两岸之运输卤水就煎和运送原盐的通道。

  下桥,又名积功桥。在自流井张家沱下端,是明代修造的石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疏浚河道,复修桥石,始通航船。下桥的修建和扩建,也是同自流井地区盐业生产的繁荣联系在一起的。

  八仙桥,明末建,清乾隆时培修,桥址即今地名为李家桥处。因清乾隆时期培修时承事者八人,均年过七十,故名八仙桥。

  仁和桥,又名永清桥,其桥址即今沿滩区胡家桥。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修。

  凤凰桥,又名永济桥。系与威远连界的桥。据乾隆二十八年富顺进士李芝记述,桥系明时建,后毁。清顺治初年重修。

  此外,在釜溪河及支流上,还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建造,同治八年(1869)培修的石拱桥;清乾隆六年(1741)修葺的济东桥;乾隆十年(1745)建造的观音桥;乾隆十九年(1754)建的高洞桥;清嘉庆年间建的中桥;清咸丰时修造的贵和桥,新拱桥;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富远桥、平桥等。明清时期,釜溪河盐运水道上建造如此众多的桥梁,可见当时自贡地区的盐业生产是何等的兴盛,盐业经济是何等的繁荣。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