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路:相如抚琴文君听
2015-09-22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临邛卖酒一事,震惊了卓王孙及整个临邛。卓王孙倍感愤懑……
杜甫曾有诗云:“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凭吊汉代司马相如遗迹——琴台时所作,名为《琴台》。
相传,西汉时期,蜀郡才子司马相如爱上了富豪之女卓文君,两人在成都生活,就居住在今天成都的西较场到文化公园一带,那条闻名遐迩的“琴台故径”正是为了纪念他们。
当“穷小子”爱上富家女
相传西汉时期,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爱上了临邛(今邛崃)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在琴台上弹奏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有一绝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胡颉顽兮共翱翔。”卓文君隔帘窥听,为相如之潇洒风姿与不羁之才所动。然而这件事却遭到卓王孙的竭力反对,卓文君不畏封建礼教束缚,与相如在一起。愤怒的卓王孙没有给女儿任何嫁妆和财礼。相如家徒四壁,夫妻俩便开了个酒店,以卖酒营生。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裤(即围裙,形如犊鼻),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如今在邛崃市临邛镇里仁街有一口“文君井”,被认为是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卖酒的地方。
在朱飞编著的《四川广记》一书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临邛卖酒一事,震惊了卓王孙及整个临邛。卓王孙倍感愤懑,在叔伯、弟兄的劝说下,他才同意分僮仆一百人,钱一百万作为给女儿的陪嫁。不久,文君便与相如离临邛回成都,购买田地和房屋,过着富裕的生活。
现琴台路并非当年原址
话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生活在成都哪里呢?在明天启年间修的《成都府志》中有记载:“琴台,府城西南五里,汉司马相如宅……嘉庆中学宪陈鎏,建坊于五里铺路傍,题日琴台。径沿小径,半里许始达琴台遗址,树松柏。”
四川著名民俗学者袁庭栋在《成都街巷志》中解释,从晋人李膺的《益州记》中关于“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宅”和“海安寺南有琴台故墟“的记载,大致将司马相如当年的故居(古人笔下的琴台也可能就是指的故居)划定在了今天的西较场到文化公园这一地区。
袁庭栋说:“因为汉代市桥的位置相当于明清的金花桥,在今天的西较场东北的同仁路口附近,这一点大致可以肯定。而海安寺相传是在青羊宫范围内,今天琴台路的位置正是在当年市桥的西边,又与青羊宫相邻,所以琴台路的命名应当是有一定根据的。”
不过,现在成都市区这条闻名遐迩的琴台路并非当年的原址,而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大规模扩建而规划的一条仿古街道,正式命名为“琴台路”。
“琴台故径”名字的由来
“在十二桥南侧,是改革开放之后新建的仿古一条街琴台路。”袁庭栋说,这块地原本是清代西城墙外的菜地。1913年开辟了通惠门之后,沿城墙边修筑了从通惠门到青羊宫的一条小路,名字叫环城左路。1960年,在被拆除的城墙的基础位置修成了一条街道,命名为建设路。
不过,这两条路的街名都没有流行,成都人一般都把这条街叫做西门城边街,所以在1977年又正式更名为西城边街。在《少城文史资料》中记载,1987年5月对此路进行改造扩建,道路两侧改造为仿古建筑,并于是年9月修建了跨街仿古牌楼“琴台故径”,正式将此街命名为“琴台路”。
琴台路全长920米,沿街全部仿汉代风格。街道入口处是大牌坊,顶端悬挂的牌匾上书写着“琴台故径”四字,前后配有“乘兴上高台看玉垒浮云古今多变,闲来泛溪水接草堂遗迹风雅长存”等对联。街面全部由青色的汉代画像方砖铺就,画像内容多为凤求凰故事片段,另有汉代宴饮、歌舞、弋射、车马出巡等生活图景。
如今的琴台路已经被正式授牌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和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后又成为“楹联一条街”,变成了成都市最具特色的街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