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成都谋划下一个千亿产业:轨道交通
2015-04-03 
   

   新筑有轨电车

   

   昔日的“大辫子”电车(资料图片)

   

   曾经的“铛铛”车(资料图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省委要求,近日省领导分别前往联系指导市(州),督促各地围绕“十个抓紧抓实”狠抓工作落实。

   其中,要求抓紧抓实项目投资,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和50个省重点推进项目”。具体到成都,有13个重点工业项目。

   眼下,项目推进进展如何?项目对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四川日报特别推出“重点项目在成都”系列报道,走进项目建设一线,实地观察项目的最新进展,和成都产业发展的最新脉动。

   4月3日上午,随着第一块道床板被吊装到路基上,中国西部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铺轨正式进入样板段施工。按照工程进度,这条示范线路有望在年底“亮相”。

   这向外界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轨道交通,作为长期以来成都布局谋划的“千亿产业”,正驶入加速奔跑的“快车道”。

   在成都市13个重大产业项目中,轨道交通就占了两个名额,分别是位于新都的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以及位于新津的新筑股份公司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

   轨道交通——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正进入爆发性成长期的产业、一个市场空间不断膨胀的产业。将成都经济“升级版”与这样一个产业相结合,将产生怎样的“爆发力”?

   深度解读 巨头抢滩 绝非偶然

   今年3月,成都宣布将启动总长65公里的3条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其中,起于火车南站西侧的益州大道示范线有望成为成都中心城区市民可见、可享的首条线路。根据规划,未来成都有轨电车将形成“一环四射九片”的格局,实现全域覆盖。

   被这一消息戳中兴奋点的,不止新筑。今年2月,总投资50.7亿元的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在新都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是中国南车整合优势资源,实施西南市场布局,打造西南战略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兰玉贞说。

   无独有偶。去年11月,新筑股份公司与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同一年,中国中铁也宣布投资28亿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轨道研发设计中心。

   摊开一张全国地图,新筑股份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胡基士的手指沿着京广线划出一条直线,“过去,我国的轨道交通整车生产厂都在这条线以东,西部则是一片空白。”

   空白恰恰意味着机会。仅以成都为例,2016年,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150公里,2020年将达到300公里,远景目标是上千公里;规划中的市域轻轨和有轨电车线路也达到近2000公里。

   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兰玉贞表示,项目最终落地新都,主要是新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装备产业基础,“宝成、成渝、成达、成灌铁路都经过,这里的机电装备制造业也有较强实力。”

   成都的科研实力同样诱人。西南交大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代表着最顶级、最前沿的国家最高水平。在规划设计方面,成都有中铁二院;在施工建设方面,成都有中铁二局、中铁十八局;在设备生产和运营管理方面,有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公司、新筑路桥等。“从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发展水平来说,成都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在某些方面甚至排名第一。”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院长彭其渊说。

   有专家预测,在全国的轨道交通“大蛋糕”中,成渝地区要占总量1/10-1/7的份额。

   产业脉动 产业升级浪潮中被寄予厚望

   深厚的产业“功底”,让成都很难抑制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冲动。根据成都此前确定的工业“1313”发展战略,轨道交通被放在四个“突出发展”的产业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都的想法是,以有轨电车、城际动车和地铁车辆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为突破口,突破城轨整机,壮大高铁和城轨零部件配套,发展研究研发设计总包高端环节,提升轨道交通产业水平,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第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企业“布局”的步调,与规划趋于一致。“不同于之前相对单一的业务,产业园的目标是‘全产业链’。”在中国南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曾继宗说。

   按照中国南车的战略部署,产业园将作为中国南车西南地区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制造与维保基地和关键系统、重要部件的专业化制造基地,由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成都南车电机有限公司及相关配套企业先期入驻经营。

   这意味着,这个投资50多亿的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超本身。

   而在成都南面的新津,新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已建厂房11万平方米、动调线1.2公里,初步具备年产地铁或现代有轨电车1500模块、维修300列的能力,成为目前西部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

   不仅如此,新成立的“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将产业内涵再次“扩容”。“成都北车”将主要从事地铁和城际动车的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技术咨询。

   现在,轨道交通产业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产业竞争随之升级。面对竞争大势,成都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能快速形成竞争能力的领域,这与彭其渊的想法不谋而合。

   “成都应该选择1—2个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再逐渐向其他方面发展。”彭其渊圈定的,是地铁和有轨电车这两个领域。“发展有轨电车的时机很好。目前正处于旧产品的淘汰阶段,对于新产品、新模式,全国都正在摸索、起步阶段。”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晓薇说。

   现场直击

   印上“成都造”的有轨电车

   4月2日下午,骄阳似火。新津县新普路2号桥上,几辆吊车的巨大吊臂来回运转,最后一批整体道床被摆放到位。蓝色的围栏里面,两条混凝土浇筑的铁轨路基,伸向远方。

   R1线项目线路起于新津主城区,经五津东路、新普路、石化大道连接普兴镇和工业园区,线路全长约19.82km。“项目有望在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业主方表示。

   作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的有轨电车“示范”,新津的现代有轨电车R1线从建设之初就打上了深刻的“成都造”烙印。

   在离2号桥施工现场几公里远的新筑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内,1.2公里的动态调试线上,一列有轨电车静静划过铁轨,坐在车上,几乎听不到一丝“咣当”声响。“秘诀就藏在铁轨与道床之间。”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铁轨与预留的凹槽之间,采用了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弹性材料,“这将有效地减少车辆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减低噪音5—10分贝。”同时,该轨道系统采取工厂化高精度批量生产,生产好的模块直接运到工地现场进行组装,施工周期大大缩短。

   在传统电车线路中,需要架设大量接触网,仿佛在天空密布起一张“蜘蛛网”,破坏城市景观。然而,在R1线施工现场,记者并没有看见“蜘蛛网”,“R1线采用最新开发的超级电容技术,取消了接触网,车辆也不再有‘大辫子’。”现场施工人员说,电车进站后,仅需20秒,就可充满电,一次充电能够运营17公里,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R1线的车辆将全部采用低地板车型,车辆地板与站台平行,方便乘客上下车。根据初步设计,R1线旅行速度在23公里/小时,最快速度能达到70公里/小时。

   背景点击

   成都为啥青睐“铛铛车”?

   “大辫子”电车,对于很多成都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成都1路、4路等,都采用过这种电车,有无轨的,也有有轨的。有轨电车因为进站时都要拉响“铛铛”的铃声,所以很多人也亲切地把这种电车称为“铛铛车”。从巴黎、伦敦、纽约,到国内的北京、上海、沈阳,有轨电车驶出了一条崛起—衰落—复兴的轨迹,如今又驶进成都。

   冠以“现代”二字的有轨电车,如何区别于“大辫子”和“铛铛车”?

   “较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运送速度、较小的环境污染、较高的舒适性和服务质量、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帅斌如此总结现代有轨电车。

   从速度上看,传统有轨电车设计最高时速一般在30公里左右,而现代有轨电车能达到70—80公里/小时;从容量上看,传统有轨电车车厢容量一般在100人以下,而现代有轨电车在150—300人左右。

   实际上,现代有轨电车常常被拿来和其他交通方式横向比较,“造价大约是地铁的1/3—1/4,建设周期约为地铁的1/3;载客量却远大于常规公交”——面对这种对比,不少人质疑:为啥不跟地铁比容量,跟公交比造价?“构建完善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流量,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新筑股份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胡基士解释,有轨电车最适宜的,就是作为中心城区的辅助线和中小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杨丽峰 本报记者 张彧希 文/图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