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特写】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赴尼跨境救援
2015-05-07 
        “中国来帮我们修路了1越过几道巨大的塌方体,中尼边境小村——尼泊尔立宾村狭长的街道两旁,村民们或双手合十或将手举过头顶,向中国武警官兵竖起大拇指……

        4日上午9时许,中国救援队伍一辆挖掘机驶过中尼边境友谊桥,清理路面滚石和杂物,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赴尼救援作业全面实施。

        这是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首次赴尼跨境实施救援。这场跨过波曲河的救援,见证着中尼两国友谊在灾难中升华。

        记者跟随救援部队走过友谊桥进入尼泊尔立宾村。在这里,道路一侧停放着排成长龙的大货车,很多车辆车头、车厢被石块砸中,衣服、毛毯等物品散落一地。

        现场的尼泊尔新都巴尔恰克县武警P.K.KARKI告诉记者,他很高兴中国武警前来救援:“我们没有这么好、这么多的道路抢通设备,原来的救援工作很慢、很难。”

        1985年,中尼两国在波曲河上架起连接两国的75米长桥——中尼友谊桥。桥头一方是中国樟木口岸,另一方是尼泊尔的口岸。

        “4月底,友谊桥对面已经打通了到桥头的道路,我们既羡慕又着急。”18岁的立宾村村民巴旦说。巴旦之前在一家小卖部工作,每月收入9000尼币。这场灾难让他失去了很多,只能靠救济。

        第一辆挖掘机进入尼方境内,随即展开救援。机械手熟练地驾驶机器,推开凌乱扎进公路上汽车般大小的巨石,打开了一条通道。第二辆挖掘机紧随其后,开始清理塌方体,推土机最后将碎石碎砖推到道路两侧,铺平道路。

        地震发生时,尼泊尔55岁的背夫云旦巴哈杜尔背着货物正要出门。求生的本能让他就近蹲在墙角,躲过一劫。听到外面人们的痛哭声、呼救声和巨石“噗通、噗通”坠落波曲河的声音,云旦巴哈杜尔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希望快点恢复以往的生活。”云旦巴哈杜尔说,“两三天前听说了中国要来救援的消息,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太阳炽烈。驾驶舱内的温度急剧升高,豆粒般的汗珠从驾驶员脸上落下,不一会儿就浸湿了衣衫,救援工程机械忙碌不停。见此情景,不少边民将自己仅有的矿泉水递给救援队伍的人员。“这份心意让我们很感动,但他们缺水少粮,我们不会收任何东西,这是纪律。”救援队伍英语翻译蒋和林说。他的嘴角已经起皮。

        挖出的遗体如何处理?发现的贵重财物交谁保管?阻挡施工救援的危房、破损车辆怎样处置?为充分尊重尼方权力,中尼双方在3日的会晤中已经就一系列救援难点达成一致,但现场指挥员还是通过翻译,再次一一与该路段尼方负责人、立宾村副警长沟通确认。

        在抢通作业的过程中,道路西侧的山坡依然不断有碎石滚落。

        经过连续作业,到19时,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已经疏通尼境内5.8公里路段。

        在这场浩劫面前,两国携手共渡难关。

        人们坚信,往日繁华的边贸市场和边民们安详的生活将重回这里。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