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助力山东村路管养智能化
2015-05-25
山东村路的详细信息在管理平台上即可查询。田隆供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一条条路,一座座桥,连接城乡,通达万家,为农民兄弟奔小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日前,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活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从今日起开设“四好农村路小康先行官”栏目,介绍各地贯彻落实《意见》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及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先进经验。敬请关注。——开栏的话
近段时间,山东省启动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综合验收工作。与以往不同,此次验收没有浩浩荡荡的验收车队,没有“特意”安排的路线,也不需要当地工作人员引领,由于采用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验收组技术人员手持北斗设备,可随机抽取检查路线。哪个村修了哪条路?什么时候修的?投资计划是多少?建设标准是什么?各项内容一目了然,验收组在实地即可调取数据、完成验收。
近年来,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定位准确、精度高的特点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展现。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基于农村公路管理的特点,利用北斗定位技术、遥感影像技术等探索出一条农村公路智能管理之路。
数据采集准确全面
山东省历来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省启动了“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主要解决建制村主要街道与临近公路连接、村与村之间的必要通达路线,打通“断头路”,使农村公路形成网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与服务水平。截至2014年年底,山东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2万公里,其中县道2.4万公里、乡道3.2万公里、村道17.6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短、分布广、路网密集,而且大多数乡村级道路缺少路线标志标识,因此,如何将所掌握的农村公路资料与现场设施准确“对号”,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合理安排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成为一直以来困扰农村公路管理者的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2005年全国农村公路专项调查工作结束后,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便开始了对农村公路基础数据管理应用的探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最初山东通过GPS采集设备建立了全省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为保障各项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的需求,与省内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卫星遥感影像技术,联合开发出适合公路行业的数据采集设备,实现了高精度数据的定位、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和综合性数据应用。
山东省公路局信息中心的王宗麟介绍说,结合交通运输部建设“智慧交通”的要求和山东农村公路的特点,他们研发的数据采集设备目前已更新至第三代,可同时对农村公路路线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多媒体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且操作简单、精度高。王宗麟说,通过培训,如今山东省内县级以上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都具备了数据采集、更新的能力。
村路、桥梁“对号”监管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的应用,目前山东省已经建立起完整、准确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农村公路电子地图数据库和农村公路多媒体信息库,实现了全省所有农村公路、村路桥梁可查、可见、可定位。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一人、一车、一设备即可完成200至300公里农村公路的数据采集、维护工作。准确、全面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通过县级、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汇集至省公路局的农村公路综合信息应用管理平台,为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在此次山东拾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综合验收工作中,全面的基础数据、高科技的农村公路管理手段得以大展身手。
参与滨州“示范县”验收的山东省公路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验收前,他们已经通过各地上报的空间信息、基础数据、照片,结合卫星影像,掌握了整个县的农村公路分布状况、项目执行状况,通过有针对性地现场核实,可对“示范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
“不仅在省里,滨州市也利用基础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农村公路计划、建设、质量、养护综合监管体系,我们的建管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一旁的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对验收成效充满信心。
项目计划管理透明高效
山东省农村公路综合信息应用管理平台的作用还体现在农村公路项目计划管理方面。
农村公路计划项目繁多、分布广、位置难定位,在农村公路管理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资金,快速、高效、准确地实现对计划数据的审核、审批,一度困扰着山东省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针对上述情况,山东在基础数据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借助于北斗定位技术、遥感影像技术,同时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农村公路计划管理中来,利用遥感影像、带坐标照片、图纸资料等,对项目的空间位置、属性等进行审核,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通过把网络应用、遥感影像、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等综合元素充分整合在一起,山东已实现了农村公路项目管理网络化、项目数据图形化、项目审核智能化。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农村公路计划项目已经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核,可以做到:图形化的数据管理,将传统的报表形式转化成图形化的数据,盛市两级主管部门可以直接获取农村公路以及附属设施、项目、养护等信息位置、分布等;智能化的项目计划审批,将遥感影像、照片、数据分析等手段引入农村公路计划管理中,使有限的农村公路资金利用更透明、更合理;农村公路项目、养护监管手段多样化,系统结合高精度专业设备,将现场的位置、事件、照片等信息实时反馈,使现场状况一目了然,辅助管理更高效。
记者在东营市了解到,农村公路计划项目申报已不再是填表、画图的过程。每年年初,各县组织乡镇采用高精度北斗数据采集终端,采集需要申报的改建项目、新建项目的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具备位置与时间属性的现场照片信息,并通过市级项目申报平台将信息申报到市里,市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通过系统,便可以分析出项目的合理性,对于部分有疑问的项目,通过采集的现场照片进一步进行人工核实,以往需要数周的现场抽查、报表编制的过程仅仅需要几天。
“通过平台,大大提高了我们计划编制的效率和筛选的合理性,以往相互间扯皮的事少了,有限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东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养护精细巡查到位
每周一,滨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登录农村公路管理平台,市里重点关注的县道巡查频率、巡查状况和小修保养工程的完成情况便呈现在眼前。他介绍说:“这个平台的使用,对于我们进行精细化、标准化养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电脑前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的现场状况,现在只需要定期到现场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核实就可以了。”
近两年,山东各地的农村公路养护项目管理日益精细化,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各地可以利用手持北斗设备,将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的位置、病害状况以及现场照片进行留存上传,方便项目完工后的对比管理。
在日常巡查中,也能将北斗定位技术、巡查日志以及多媒体信息采集技术相结合,全面掌握路上的情况,如安保标志是否齐全、路上是否有坑槽、保洁是否到位等,为下一步小修保养提供依据。
此外,若有水毁等突发事件发生,一线农村公路管理人员也能采集空间位置以及图像资料,进行数据录入,通过4G网络直接发送到项目管理平台。管理部门可及时直观了解水毁情况,制定相应计划措施。
通过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遥感影像技术等的全面应用,山东各市级农村公路主管部门已能够全面掌握农村公路项目的实施情况、农村公路管养情况、安全状况,既节省了大量的复核、督查资金,又提高了效率,为打造“阳光农路”、“安全农路”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