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破题从惠民起笔是民心所向
2015-06-06
今后,办理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的用户在京津冀两市一省之间通行、停车将更加便捷安全;京津冀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风险防控将采用统一标准……6月1日,京津冀共同组织制定、分别发布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
新标准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通行成功率
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会上,北京市质监局副局长姚娉介绍,统一的标准实施后,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新标准在车流量监控以及套牌车监控等技术方面得到提升。因为目前河北、天津尚无此类标准,填补了两区域此类标准空白。
截至目前,全国共计建成约7000条ETC车道,预计2015年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截至4月底,京津冀三省市ETC车道覆盖率分别为100%、95%和96%,ETC用户数分别为170万、25万和82万。
过去,跨区域行车因为兼容性的问题,有些车辆无法一次性通过。京津冀区域ETC系统已经稳定运行6年以上,路侧设备面临升级换代。老一代ETC系统路侧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通信区域大小不一、性能指标不统一、构成形式和接口不统一、工程安装要求不统一等,影响交易成功率,检测、安装、更换不便,无远程监控功能。
参与标准编制的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全发介绍,新标准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避免邻道干扰和跟车干扰,同时新增远程监控功能、网络监控功能等,提高系统对外地标签的兼容性,改善用户体验。
目前除高速公路应用ETC系统,京津冀今后将在部分大型停车场推广ETC收费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步选定一批客流量较多的商业区、机尝大型场站尝试安装,持有ETC卡的用户进入停车场,系统通过识别车辆号牌就可直接完成收费,省去了停车排队缴费的麻烦。
新标准将有效控制三地老年人风险事件发生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规定了老年护理的常见风险、基本要求和防控要求,提出了对老人跌倒、坠床、烫伤、窒息等风险判定内容,提出常见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防控措施要求,适用于京津冀区域各级医疗机构中的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工作。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8.87%,中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医疗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将有效控制老年人风险事件的发生。标准提出,医疗机构老年护理要建立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至少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标识、风险告知等基本内容。对于风险评估为高度危险的老年人,要建立动态的评估观察记录。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知识培训及考核每年不应少于1次。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的出台,将会促进三地各级医疗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风险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老年人的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