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蓝缕开疆20万民工抢出乐西公路
2015-06-19 
        抗日战争期间,连接乐山至西昌,绵延525公里的乐西公路,串起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惟一通道。鲜为人知的是,这条“抗战公路”在长达一年半的抢修中,20余万各族民工付出了死亡4000余人的沉重代价。

        雅安汉源与乐山金口河交界处,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常年处在冰冷雨雾的笼罩中。盛夏6月,记者从汉源前往蓑衣岭,尽管阳光耀眼,但在凛冽寒风中站立不到5分钟,便冻得直跺双脚。75年前,汉、彝等各族同胞超过20万人,克服恶劣气候、险峻山势以及设备原始等困难,抢出这条名副其实的“抗战公路”。

        A连接国际通道,抢修新路势在必行

        乐山至西昌,所经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为何会在这两地之间修筑一条公路?《乐西公路》一书编辑罗明刚介绍,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举进攻,广州和武汉相继沦陷,1938年底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然而,重庆与外界的联系相当脆弱:当时的粤港交通已遭日军封锁,贯穿南北的平汉铁路、粤汉铁路中断,通往国外必须借助滇缅公路。1938年9月,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全国公路水道交通会议,制定了配合战局的两年公路实施计划,其中乐西公路成为构成川滇西路、连接国际通道干线之一。“川滇之间的公路交通,原来可以从重庆走川黔公路至贵阳而达昆明,但这条路绕道千里。”罗明刚还发现,谋修乐西公路还有多重考量:上世纪30年代,攀西富藏的矿产资源引起政、经、学界的高度重视,长期抗战需要资源支撑。此外,国民党也早已准备一旦重庆沦陷,西昌便是第二陪都。

        1939年5月,乐西公路开始路勘。1940年4月,乐西公路全线展开施工。当年,公路工程技术精英云集四川。记者在乐山市“乐西公路陈列室”看到,乐西公路副总工程师张佐周是北洋大学土木系高材生,曾经参与了滇缅公路的修筑。他在主动请缨参与乐西公路修建时说:我不会打仗,但我会修路。

        当年,参与修路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很多都系出“名门”。岩窝沟第一总段长陈孚华,是留美土地力学硕士;岩窝沟第二石工大队长李温平,在美国密西根等大学攻读过硕士、博士……

        B

        平均每修一公里,死亡8个人

        修筑这条525公里长的公路,平均每修一公里,就死掉8个人,创下世界筑路史上的死亡之最。

        记者重走乐西公路,行至海拔2000米的岩窝沟路段,发现公路呈“V”字形状,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渊。俯瞰沟底,深邃黝黑。石块下落,数秒才闻回声。当年曾参与过乐西公路修建的91岁老人刘成志告诉记者:“当年仅岩窝沟这一段6公里的路,就死了120多人。”

        刘成志回忆,要在悬崖上挖出一条路,只能从悬崖顶上吊人下去施工。“那时工地上有不少铁桩拴着麻绳,一端拴着箩筐,工人就坐在箩筐里被工友放下去打炮眼。”由于当年所用几乎都是劣质的黑火药,有时候炮眼未响,瞎炮却突然爆炸,或者放炮后上面的工友收绳子不够快,都会导致施工的民工丧生。而且麻绳突然被岩壁磨断,山上飞石也容易掉落伤人。由于伤亡过重,“有一阵民工都不敢下崖了1为了鼓励民工下崖施工,工程方颁出重赏:只要早上下崖,便发5块大洋。

        在公路全线最高点、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气温常年在摄氏零下10度左右,积雪没胫。蓑衣岭段的施工,恰好是1940年10月,其间因冻、并饿,死伤了3000多位民工。

        罗明刚说,由于政府要求年底前必须打通该路段,蓑衣岭上搭了200多间临时工棚。“工棚用山间竹苗搭建,既不遮风又不避雨。民工大多来自成都平原,带的衣被薄少,有的还没草鞋只能光脚务工。风雨相催的严寒再加上不足果腹的配粮,让很多人患上了伤寒。”

        在蓑衣岭上,至今可以看到一块“蓝缕开疆”的巨大石碑。这是1941年底,乐西公路全线通车后,与詹天佑、茅以升并称为“中国交通工程三杰”的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亲自题写。

        C

        转运“驼峰航线”物资,成为运输大动脉

        1941年底,历时一年半、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完工并通车。

        罗明刚说,当年,中国抗战的物资主要从滇缅公路运入。乐西公路通车后,便开始分流通过大量国际物资车辆。1941年8月,滇缅公路因运输秩序混乱而遭国内外舆论指责,乐西公路由此成为国际物资直通重庆的重要通道之一。

        随着美国加入太平洋战争,并开辟了从印度至中国的著名空运线“驼峰航线”,乐西公路在转运“驼峰航线”物资的同时,又成为支撑“驼峰航线”的重要公路补给线。罗明刚说,“驼峰航线”要从印度转飞成都和重庆,要在西昌小庙机场中转。当时机场繁忙的时候,每天有六七十架飞机起降。而来自境外的抗战物资,随着川滇西路(乐西公路和西祥公路)运入的多达3738吨。当中印公路于1945年1月修通以后,乐西公路作为连接陪都重庆的便捷通道,又发挥了转运中印公路国际物资运输通道的作用。在原国民政府组织青年参加远征军时,响应号召的西昌青年乘坐几十辆卡车从乐西公路到成都,再乘机到印度中国远征基地受训。抗战结束以后,南迁乐山、峨眉山等地的故宫文物开始运回重庆。首批启运的峨眉山处7287箱文物,便由乐西公路运至乐山,再送到重庆……

        罗明刚说,新中国成立后,对乐西公路进行了改扩建,汉源至西昌段改扩建成国道108的一段,汉源至乐山段改扩建成省道306的一段,蓑衣岭、岩窝沟等路段不再是主要干道。

        刘成志:

        我是修路时的幸运儿

        91岁的刘成志老人佝偻着背,听力也衰退得厉害。要和他对话,必须在其耳朵边大喊大叫。不过,说起当年修建乐西公路的情景,老人仍清晰地记得其惨烈。

        刘成志参与修路时才15岁,跟着父亲参与的是乐西公路最艰难路段蓑衣岭、岩窝沟的修筑。工人经常因为修路坠下悬崖,久而久之无人再敢下崖施工,身轻个矮的刘成志便经常被安排坐在箩筐里下崖放炸药。“怕哦,怕绳子断了,和其他工人一样摔死。”老人颤着嘴唇说,但那是为国家修路,再怕还是要下去。

        刘成志说,当时政府给出的报酬非常少,而且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慌了,还要到附近村民家去讨饭。当年,他也曾亲眼见到晚上被冻死的民工。而他因为有父亲照顾,幸运活了下来。

        乐西公路数据一览

        长度:525公里

        修筑时间:一年半

        参与民工:超过20万人,来自眉山、内江、资阳、雅安等地。

        死亡民工:超过4000人,平均每公里死亡8人

        全线动土850多万立方米、磐石240多万立方米,架设桥梁2600米,铺设路面117万平方米。

        修建战时工程四川征用500万民工

        8年抗战期间,四川人民积极应征出工,为兴建各项战时工程付出了辛劳血汗。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段渝介绍,四川当年共征用500万民工,修公路、造轮船、修机场和各种军事交通工程,支持军事运输和军粮调拨等。水路交通方面开辟了金沙江航线,川滇水道,疏浚了嘉陵江航道,连通川陕航运等。陆路则主要修建了乐西公路、西祥公路、甘川公路、康青公路等。在修筑国际通道的同时,还对成渝、川陕等公路进行了修整。四川人民付出极大代价修筑的抗战生命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战物资的输送,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本文老照片

        由乐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本报记者吴晓铃

        作者:吴晓铃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