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表达、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
2015-06-30 
        尊敬的爱尔兰前总理埃亨先生,

        尊敬的韩国前统一部部长柳佑益先生,

        尊敬的诺德厚先生,

        谌贻琴副书记,

        蒙启良副省长,

        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贵州人,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首先我要欢迎来自50多个国家的1100位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朋友再次聚集到了中国西南的美丽城市贵阳,又一次就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关系全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肃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智慧和经验的沟通交流。

        众所周知,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和游牧文明时期。那时,人类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宇宙星辰、天地万物永不停歇的交替变化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生活在这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中华民族的祖辈先民们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同宇宙星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法则。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兴起在创造出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大大地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天,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到了人类的面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趁势而起,不仅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而且为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与生态困境带来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这就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实践和不断创新、发展。有专家说,生态文明是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世界文明形态的新飞跃。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天朗气清、山清水秀的贵州讨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合适不过。很感谢联合国驻华系统同中方共同举办今天的分论坛。

        生态文明既古老,又现代。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近年来,中国立足先人智慧,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实践,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从未有过的十分突出的位置。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资源环境的永续承载能力为基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这与国际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异名而同出,内涵相近,相互融通。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中国表达,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自己开创的、既符合世界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理念值得中国和世界深入探讨。究竟生态文明意味着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因此,论坛不仅要论起来,也要干起来。

        今年是国际发展年。9月,联合国将举行发展峰会,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指导未来15年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峰会的主题,也是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主线。落实好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关键,就是推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的平衡发展,致力于实现兼顾当代民生和后代福祉的发展。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往往决定着生态。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慷慨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但是再充足的资源也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心、贪婪和无限度索取!而迄今人类还不曾发现宇宙中可移居的另一个星球。

        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愿意积极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继续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有利于发展与生态的平衡,对全球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合作。我们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开放包容、透明公开的方式,加强同各方的生态环保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我们要顺应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深化绿色产能合作,共同走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贵州这些年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协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实现当下和未来更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深入每一位普通百姓内心的生态保护意识是贵州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期待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成果能够进一步促进贵州与世界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以造福贵州,造福中国,造福世界。

        我相信,今天的论坛将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之间架起一座新的桥梁。期待各位展开精彩的讨论,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制定和落实,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预祝分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最后,我想用一本书中的话结束我的致辞:20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21世纪什么最重要?生态。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外交部网站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