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口改造且看最新方案
2015-07-07
八大关口的改造将有望改善交通堵塞。广州日报记者轩慧摄梅林关交通改造方案示意图(方案四)。
二线关车检通道拆除等相关工程已完工八大主要关口交通改造最多将花费近10亿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人车汇集,堵车长龙绵延数公里的二线关关口堵车奇景或将成为历史。随着深圳二线关关口的车检通道拆除、路面恢复、路面临时标线施画工作全部完成,二线关交通综合改善工程备受市民关注。昨日,市交委召开二线关拆除后后续交通改善征求意见座谈会,首次公布了南头、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背仔角、同乐等二线关八大主要关口的交通改造初步方案。
记者从昨日公布的初步方案上看到,市交委计划分别用3341万元、1660万元、5532万元、12966万元来改造盐田、背仔角、布吉和同乐关。而白芒、沙湾、南头、梅林关分别公布了2~4个方案,梅林关则公布了4套交通改造方案。根据不同方案资金投入,深圳将投入最少36495万元,最多99063万元用来改造二线关的交通。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蒋偲
(署名除外)
现状:关口上下班堵塞严重
“英雄难过梅林关”、“住在布吉、只能不急”……深圳二线关附近的交通堵塞一直遭受市民的吐槽。作为四大关口之一的梅林关,每到上下班高峰期人车汇集,堵车长龙绵延数公里,龙华线地铁开通后仍是拥挤不堪。
市交委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二线关口形成了一个“枢纽+瓶颈”的状态,跨关出行激增使得关口形成交通瓶颈,到2020年跨二线关的单向高峰每小时客流将达到41.4万人次,到2030年将达到60.7万人次。
而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深圳市共有18条干线道路横跨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经过梅林、布吉、南头、同乐四大关口的公交线路共有165条,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16个陆地关口日均通行车辆超过110万辆次,到2013年日均进出人员超过500万人次,上下班高峰期拥堵严重。
破局:先拆后疏八大关口是重点
自今年6月4日晚间开始,深圳启动二线关口交通改善和环境提升工程。深圳二线关全长83.5公里,共有16个陆路检查关口、一个水上关口及24个耕作口。
目前,在16个陆路关口中,同乐关将作为关口博物馆保留;在剩余的15个关口中,关口的车检通道拆除、路面恢复、路面临时标线施画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白芒、盐田、背仔角3个关口的联检大楼已经全部拆除完毕;布吉关联检大楼室内外设施已全部拆除;24个耕作口中已有14个耕作口完全拆除。
在15个待改造的关口中,新城、南光、福龙、新区大道、南坪、清平、盐排高速、溪冲八个关口,大多位于高快速路上,不存在公交与社会车辆干扰及检查大楼对道路分隔等问题,不作为本次改造重点研究对象。剩余的南头、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背仔角7个关口,是本次重点改善关口。
四大方案聚焦梅林关改善关口压力
市交委副主任徐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际情况来看,关口交通综合改善难度最大的首推梅林关,其次是南头关,再次布吉关。“对于梅林关,最难的就是如何处理公共交通和社会车辆之间的关系,因为用地空间有限。”
针对布吉关,市交委规划了两大方案,花费均为5532万元。其中方案一公交场站设施布局优化;公交运行管道化组织;社会车交通走廊净化;潮汐车道平衡出关压力。方案二将不迁移草铺总站(现状用地未明确用地权属),其余同方案一。
而南头关,市交委规划了三大方案。其中方案一将耗费4600万元,提出公交线路两翼分流、管道化运营组织;兼顾关口环境景观,公交无缝对接;交织路段空间分解,社会车走廊交通净化减压;方案二将耗费6465万元,提出公交线路两翼分流、管道化运营组织;进关公交优先,径向对接深南大道-107快速公交;交织路段空间分解,社会车走廊交通净化减压;方案三将耗费9886万元,提出公交线路两翼分流、管道化运营组织;主线交通拉直对接,增设公交地下调头通道。
梅林关公布了4套交通改造方案,分别需要3236万元、5050万元、16139万元、59927万元。四大方案均提出了公交场站空间分流,净化关口压力,两翼公交线路分流,改善公交服务(覆盖率、步行距离),社会车道南北通道匹配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四提出了南北通道下沉快速通过,关口改造背靠背式公交接驳场地的设想。
进展:已经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目前南头、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背仔角7个关口已经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同乐关由于考虑保留作为关口博物馆,改善方案还不稳。
根据比较分类,八大主要关口被分为三大类。包括通过型,周边居注商业开发强度低,公交集散需求低,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公交集散型,周边无轨道交通站点,居注商业存在一定的开发,有一定的公交始发需求;轨道接驳型,临近一条或多条轨道交通站点,城市潜在的TOD开发片区,轨道接驳及公交始发需求量大。
“同乐关、盐田关、背仔角为通过型,南头关、白芒关、沙湾关为公交集散型,剩下的梅林关、布吉关为轨道接驳型。”他表示,改造后同乐关、盐田关、背仔角将主要服务于过境的通过性交通或片区出入交通,兼顾公交集散功能;南头关、白芒关、沙湾关服务于过境的通过性交通或片区出入交通;同时在用地条件许可,且不影响通过性交通的前提下可以提供部分公交首发集散服务;而梅林关、布吉关服务于过境的通过性交通和轨道接驳交通(慢行、公交、出租、社会车辆),未来可结合轨道站点周边开发实现交通的管道化。
现场建议:
●弱化关口换乘功能
昨日座谈会的绝大部分与会者都认同,应该弱化关口的公交集中换乘功能。市政协委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系副教授王雪以梅林关为例指出,现在的关口公交场站设置是因为历史因素不得已而为之,下一步需要好好梳理公交线路,分散换乘,而没有必要继续在此人为地设置公交枢纽,从而有效减少人流、公交车流和社会车流的冲突。
●关口可设置潮汐车道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司高级工程师万众认为,二线关交通改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关口拥堵。实际上,目前各二线关口主要是早晚拥堵,且潮汐特征明显。交委在针对布吉关的改善方案中,提出了设置潮汐车道,建议在改善其他关口时也纳入考虑。市政协委员蒋雷也明确提出,南头关可以设置潮汐车道。
●要疏通关口周边道路瓶颈
王雪表示,二线关硬件设施拆除后,关口交通拥堵的确有所缓解,“关口交通改善和环境提升要有先后顺序,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关口拆除后的土地资源,将关口的道路拉直拉通。”
此外,不少与会者认为,关口交通改善着力点不仅要在于“关口”,还要疏通关口周边道路瓶颈。
【部门回应】
短期内难以将公交场站从关口剥离
昨日座谈会上,相当部分与会者提出,希望弱化关口的公交接驳、集中换乘功能。
深圳市交委公交处副处长彭海峰现场做了简单回应。他以梅林关为例解释称,“梅林关早高峰一个小时有8.7万人进关,其中1.1万人是开车自驾,3.3万人是搭乘地铁4号线,剩下的4.3万人则是依靠常规公交”。目前原特区外公交场站的缺口达到八成以上,“预计到2020年地铁6号线和10号线通车后,轨道交通连通特区内外的作用才能显现,所以现阶段关口的常规公交功能还不能弱化。而由于关外场站缺乏,短期内难以将公交场站从关口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