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吴淞大桥维修按30年前标准专家称规范要求
2015-07-09
2012年,吴淞大桥西桥曾进行过为期10多个月的抢修,这次是东桥引桥首次抢修。
本市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的吴淞大桥已经封道抢修5天多,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压力相当大。昨天,却有消息传出“抢修是按照1985年的相关标准来进行”。此次抢修本来就是因为设计交通流量远远小于现在实际交通流量,大桥不堪重负,出现窟窿而引起。那么为何还要按照30年前的标准来维修呢
才用22年咋就破洞了
大桥设计寿命至少50年
此次吴淞大桥抢修将历时11个月,主要是针对引桥,维修面积超过80%,起因是发现引桥出现了1米多长、30厘米左右宽的窟窿,并且还有多处潜在的风险。引桥质量已下降为“不合格”等级。
吴淞大桥至今已有117年历史,经历过多次重建。如今的这座桥是1993年重建的,设计寿命至少是50年。
可是为何才过了20多年大桥就要抢修呢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副署长张贤忠介绍,大桥当时的设计标准是日交通流量4万辆,而现在约为12万辆,重型车超载现象又严重,导致引桥出现了安全隐患。
而这不是吴淞大桥首次大修。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介绍,吴淞大桥其实包括2座桥,东桥和西桥,由于中间隔离带的“掩护”,大部分人不会发现这座大桥其实是2座桥。2012年,西桥曾进行过为期10多个月的抢修,这次是东桥引桥首次抢修。
为何按30年前标准修
是规范要求,不存在问题
昨天,有消息传出,大桥按照1985年的标准来维修,这岂不是承载能力还是远低于实际流量对此,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大桥整体都是按照1985年规范来设计建设的,因此,如果此次维修要按照新标准来,那么其他部分也都要按照这一标准,要达到这个目标,除非拆除重建。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陈小鸿也指出,按照规范来讲,建桥时按照什么标准,维修加固也按照什么标准,这本身不存在问题。
据了解,所谓1985年规范,是指交通部1985年颁布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此后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其中包括对桥梁设计荷载的修改。陈小鸿表示,技术规范不是每年都调整的,它往往可以沿用二三十年,即便后来有修订,也不会有非常大的修改。此外,她也指出,整座桥的设计建造标准必须保持统一性,因此,除非拆了大桥,否则维修时只能按照当时的标准来修。
为何不再建一座桥
目前不具备条件,涉动拆迁等
除了对吴淞大桥进行维修、加强对重型车通行的管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吴淞大桥不堪重负的问题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多次向市里提出在蕰藻浜上再建一座桥,供重型车通行,但目前不具备实施条件。
据悉,设想的这座桥位于吴淞大桥和江杨北路之间,如果要建设会涉及到上钢一厂厂区以及其他的动拆迁问题,还有资金问题。
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还表示,此次抢修结束后,将对通过吴淞大桥的车流,尤其是重型车进行进一步限制。
事实+|xGv00|50270823d1c7bd41519c3850edf5bab3
吴淞大桥百年间五次重建
吴淞大桥原名蕰藻浜大桥,建成于1899年。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吴淞刚刚辟为商埠,贸易运输量大增,总督刘坤一表奏朝廷,请求在蕰藻浜上建桥。一年后竣工,吴淞一度成为市郊最大的货物集散地。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秋,受到强台风袭击,蕰藻浜大桥被风潮冲损,重载车马难以通过,第二年略加修葺,但仍岌岌可危。
1912年,绅商印书鲑、朱治等倡议募捐,在距原桥400余步处重建蕰藻浜大桥,此举得到沪宁路局及宝山县政府的支持并拨公款补助。经两年努力,于1914年夏落成通车,桥身长25.7丈,宽1.6丈。
1932年2月7日上午,13架日机轰炸吴淞,日军装甲部队窜至张华浜,吴淞镇危在旦夕。为阻击日军侵犯,抗日部队不得不下令炸毁大桥。日军占领上海后,再度重建木质大桥,并更名为金津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将金津桥恢复原名蕰藻浜大桥。
1951年6月开始,第四次重建蕰藻浜大桥,至1953年6月建成,9月通车,成为上海市郊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公路桥。全桥总长126米,底部为3孔,中孔达36米,边孔为22米,两堍各有一钢构式引桥,车行道为12米宽,两侧人行道宽2米。大桥上部结构为钢筋箱形梁悬臂挂机,下部为高桩承台墩体,桥梁荷灾为20吨,工程总投资269万元人民币。
1992年,蕰藻浜大桥第五次重建,主桥梁跨长90米,荷载450吨。大桥建成后,经上海市地名委员会批准,定名为吴淞大桥。(腾讯新闻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