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2015-07-20 
        四港联动大道

        巨龙腾飞(郑登快速路)

        新郑快速路

        扬尘治理

        油面摊铺

        核心

        提示

        郑州市公路管理局主要负责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含市域快速通道)的建、管、养等工作。全市境内现有4条国道,9条省道。截至2014年底,全市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797公里,其中:国道260公里,省道537公里;一级公路189公里,二级公路542公里。此外,从2012年以来,该局陆续接养9条市域快速通道,全长共272公里,均为一级公路标准,兼具城市道路的功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市公路管理局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迎接“十二五”全国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为契机,大力实施“六路升级、五路改造、构建大五环”战略,全力构筑“畅、安、舒、美”的交通公路梦,为服务省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被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工会授予“河南省交通劳动奖状”等20余项集体荣誉。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助推实现交通“大枢纽”

        2015年在建项目共5个:S323线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改建工程,S314线郑州境改建工程,S316线郑登封快速通道改建工程,中原路西延(上街辘把坡至巩义S237段)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西南绕城高速至S323段)新建工程。其中,省道314线郑州境改建工程(江山路至Y104段)已交工验收。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5.2亿元,完成总投资的90%。其中,1~6月完成投资14.08亿元,实现了进度超前、工程质量“零缺陷”的目标。

        工作中,紧紧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和“高速支撑、中心放射、区域联动、村镇成网”的交通路网体系,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强力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促进“域内畅通、域外枢纽”的实现。

        一是依托平台强管理。依托市交通委建管中心,对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实施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项目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二是健全机制提效能。实行“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建管中心实行“周例会、月检查、季评比”机制;项目代表部坚持周例会制及不定期碰头会制,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创新载体增实效。开展以“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拆迁、比文明”为内容的“百日会战”竞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以扬尘整治活动为抓手,切实提升建设标准化管理水平。四是硬起手腕抓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原材料关,严把工程监理和质量验收关,严格质量终身追究制,并加入第三方独立巡检制,实行奖优罚劣,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五是积极协调破难题。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市直职能部门和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了“三线”拆迁难、群众阻工等问题,为项目顺利施工创造了良好环境。

        同时,该局充分发挥行业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全力支持好移交投融资平台的9个项目建设。

        全力以赴迎国检提升路况树形象

        今年9月,将迎来五年一度的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郑州作为河南省会,系必检市。郑州市公路局将此作为提升干线公路服务水平的一次历史机遇,举全局之力,确保“内业不失分、外业多得分”,为河南在全国名次的前移做出贡献。

        目前,正在实施G207线登封境登偃界至大金店段等4项大中修工程,G207线登封境大金店桥等2项危桥改造以及G107辅道花园口互通式立交EF匝道桥维修加固工程,完成投资约1654万元,争取8月底全部完工。

        一是层层动员,形成合力。把迎检作为全局“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任务,责任到人;认真落实“周抽查、旬巡查、月通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狠抓限时整改,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扎实高效落实。二是加快推进,做强外业。在加快实施养护工程的同时,按照“三位一体”要求,对全市基层道班房升级改造,确保“三基”达标;加速推进S316、G107等文明示范路建设,确保国检时见成效;充分发挥科技治超的作用,确保超限超载率控制在4%以下。深入推进郭店超限站——国检示范点建设。三是查漏补缺,做实内业。举办全系统内业资料规范化整理培训会,树立登封市公路局为内业资料管理典型单位,引领全系统内业规范化工作开展,确保内业检查不失分。四是营造氛围,争取支持。大力营造各级重视、全员参与、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多方争取省厅、省公路局、市委、市政府、市交通委的最大支持,并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使郑州交通公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

        重拳整治扬尘污着力打造“美丽郑州”

        近年来,城市大气污染成为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问题。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全市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中心工作。根据《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市公路局积极响应,主动出击,对所管养的市域快速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扬尘污染实施大力整治,进一步营造文明施工、管理有序的建设环境和“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此项工作受到了市政府、省公路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截至6月底,共投入资金3520.63万元,日均出动保洁人员1551名,投入洒水车122辆,清扫车44辆,保洁车59辆。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以局长田俊良为组长、党委书记施笃铮为政委的扬尘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扬尘污染防治的全面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度机制到位。实行分包领导责任制、挂牌公示制,建立健全施工工地和管养道路扬尘污染管理长效机制、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定期碰头机制。三是硬件投入到位。加大人力、清扫机械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公路局机关全员动员,每周分批上路参加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推进“蓝天工程”。四是督查督办到位。局督查督办小组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奖优罚劣,力促工作效能提升。五是宣传报道到位。新闻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浓厚氛围。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打造“智慧公路”

        科技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最新科技信息引入公路建管养领域,努力提升行业管理科技含量,为干线公路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局被省公路局授予“全省公路系统省辖市级信息化建设工作示范试点单位”。

        一是建设管理信息化。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了《公路工程工序质量节点图像监控信息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过程控制、工序操作全面监控,使施工、监理工作工序化、节点化,受到了省厅公路局、市交通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公路养护科技化。在桥梁加固时使用碳纤维技术;在S237线登封境大修工程长坡路段采用改性沥青;在G310郑州须水立交桥至荥阳赵家庄段大修工程中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等,降低了建设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是路况监控远程化。建立郑州市干线公路远程监控中心,充分发挥其协调、指挥、调度及应急保障功能,初步实现了对全市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重要交通路口等全覆盖。此做法已达到“全国前列、河南第一”的目标。四是行政办公自动化。在全省公路行业首个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OA办公自动化网络,实现了全系统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了整体办公效率。

        凝聚发展正能量为中心工作提供保障

        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抓手,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弘扬正气,为公路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项目领导责任制、超限站分包制,“二分之一”工作法扎实推进。“支部建在项目上”实现了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无缝隙。重大问题实行“充分酝酿、广泛讨论、集体研究、科学决策”机制,严格遵守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党纪条规,努力构建一支谋事干事、为民务实、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二是干部队伍素质过硬。建立以“德、能、勤、绩、廉”为内容,覆盖机关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劲挖掘潜力,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实、行为勤、形象好”的干部队伍。三是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开通官方微博,举办公路讲坛,办好局网站及《郑州公路报》,开展“最美公路人”评眩成立郑州公路书画协会,邀请国内知名书法家与职工进行笔会交流,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开设廉政小课堂,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被省公路局评为“全省公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被市纪委、监察局命名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预计到2015年底,市公路局管辖道路里程将达1500公里,“县县通国道、乡镇通省道”格局基本形成,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公路港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同时,以S316郑登快速通道、G107线新郑境快速通道等为标志的“美丽公路”初露端倪。四通八达、畅安舒美的干线公路宛如条条绚丽的彩带将航空、铁路、农村公路、各乡镇、集聚区和宜居城零距离连接,为加快都市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原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丁瀚王彤文陈林齐叶帆图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