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欣闻大学生走进赤桥写村史
2015-07-24 
        报载,7月12日至21日,山西传媒学院16名师生走进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赤桥村,吃住在老百姓家里,利用10天时间,搜集第一手资料,为撰写赤桥村史做准备,同时用影像记录文物遗存,进行全方位定格。

        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笔者最早知道赤桥村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是去采访村办企业,但印象最深的是,兰若寺规模之大、各类牌匾遗存之多、十几棵古树郁郁葱葱,豫让树更堪与晋祠古槐媲美。当下就觉得,赤桥应该有一部自己的村史。而今,终于有人做这项工作了。

        当然,以山西传媒学院16名师生的实力,要想写出一部上乘的赤桥村史来,也绝非易事。因为赤桥不是一般的古村落,不仅村史悠久,已有2500多年,而且历史地位颇高,“社树群”的发现、“太原县八景”之一、豫让刺死赵襄子、清代举人刘大鹏的出生都在这里。因此,即便是研究毁于战火的晋阳古城,也少不得赤桥。更重要的是,赤桥村已列入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科研项目,刘大鹏日记《梦醒子》已成为欧美研究中国近代微观史的必读书目。

        可见,以赤桥村的博大精深,只要走进了这片土地,就无异于走进了历史。作为在校大学生,只有增添这样一段履历,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具体到学新闻专业者,有这样的采访实践,既检验所学,又学以致用,更是大有裨益。

        事实证明,学生死学硬背,不仅没有用处,而且十分有害。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用人单位不需要,而是鲜有中意者。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动手,已成为通玻

        再者,大学生普遍喜欢“浅阅读”,而不求“有味道”,更缺少追问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学校加以引导,多走进类似赤桥这样历史价值独特、文物遗存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因为学生要成长、成才、成熟,社会教育、兴趣培养必不可少,只有锻炼,才能提高。

        每一个人总归要走向社会。对大学生而言,愈早愈好,而不是非要等到毕业那一天。虽然许多大学都有陶行知的塑像,不少还有“行知楼”,但未必知道,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正为当今教育所缺乏。一些大学生难以就业、难堪大用,不能说不与此有关。

        今年是刘大鹏诞辰158周年。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山西大学晋水流域田野工作坊揭牌、刘大鹏生平展暨赤桥文化展刚刚举行。不仅有刘大鹏著作《晋祠志(初稿)》和《晋水图志》的手稿,而且有后人研究刘大鹏的著作,特别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更尽显刘大鹏及赤桥村研究所具有的国际性。

        斯人已逝,诗文犹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刘大鹏为晋祠同乐亭创作的这副对联,不仅游人每每折服,更被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吟诵。倘若先生地下有知,想必也会期待《赤桥村史》尽快面世、赤桥遗存早日拂尘。

        徐补生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