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桥资讯 > 正文
盘龙江上有几座桥51座桥跨越700多年历史
2015-07-24 
        

        速读

        26公里盘龙江

        已有51座桥

        江上一共有多少座桥你知道吗?

        全长:26.3公里

        现存最老的桥:龙川桥,建于公元1280年前

        现有桥梁:51座

        规划建设桥梁:22座

        规划完成后桥梁:73座(混行桥56座、人行桥17座)

        盘龙江有多少座桥,年代最久远的桥有多少岁,作为一个老昆明,你不一定知道这些东西。查阅盘龙区档案局的资料发现,盘龙江现有51座桥。这些桥风格迥异,建成时间跨越了700多年。它们如同道道绚烂彩虹,又宛若条条珍珠,联通了盘龙江东西两岸,把昆明连成一个整体。

        经过筛选,本报记者挑选了10座最具代表性的桥,在这里为大家一一展示。

        

        龙川桥

        龙川桥

        年代最早

        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龙川桥位于昆明北市区上坝村东侧,横跨盘龙江上游两岸,为盘龙江第一桥。桥北有“滚龙坝”,坝高河低,洪水直泄如“滚龙”,分3股穿桥而过,故名龙川桥。

        龙川桥始建于何时无确切记载。以当地老人提供的历史传说,以及赛典赤·瞻思丁来滇垦荒屯田、治理盘龙江、修筑松华坝等史实推测,该桥初建于元世祖至元中即公元1280年前后,其北端一孔,于清代被洪水冲塌,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新修复,至今基本完好。

        龙川桥为三孔石质拱桥,中孔高5米,其他两孔各高3.2米、长45米、宽10.3米。两边原有长方形石条护栏,现已残存无几,桥身全用长方黄砂石砌筑,因年代久远,水流冲刷和自然风化,石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且石条棱角已无,镶砌缝隙增大。

        

        霖雨桥

        霖雨桥

        最有故事

        建成已300余年

        霖雨桥位于城北部罗丈村北。据记载,该桥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郡人熊兆武等重修;嘉庆四年(1799年),云南巡抚彭龄又重修。

        霖雨桥为石质三孔拱桥,长36米,宽10米,高10米。造型古朴、坡度平缓、孔拱匀称。桥面两侧以较大石坡为护栏,长1.2米,宽0.7米。桥中孔南面顶端砌有石雕龙头,用以吐泄桥面下泄之水,北面则砌石雕的龙尾作对称的装饰。桥身、桥拱皆用“五面平”长方形石条砌筑,拱分两层。桥面用石大小不一,桥墩迎水一端砌成三角形,以减少水流对墩桥的冲击。

        霖雨桥所在地处于盘龙江中游,两岸自元、明以来皆为军民屯垦之所,直至清代仍有军队粮仓设施。霖雨桥建成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自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以来已近两百年了,虽几经沧桑,仍完好如故。

        霖雨桥老桥现在只供行人通行,汽车不能通行。老桥以北新建有公路桥,可以供车辆、行人等通行。新建的霖雨桥则是昆明建设北市区以后产生的一座新桥,新桥两端连接的大道叫做霖雨路。

        

        环北桥

        环北桥

        作用最大

        为修“史迪威”公路而建

        环北桥位于圆通山北侧的小菜园,林家村西北方的环城北路上。该桥为钢筋混凝土三孔大桥,长48米,宽40米。

        1945年初,为适应抗日战争军需物资运输的需要,从东站至黄土坡修建军用公路(当时称此路为“史迪威”公路,史迪威1942年任中印缅战区美军中将司令)。在小菜园林家村北侧的盘龙江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叫林家桥。

        1948年用运输汽油的无缝钢管重修此桥。1967年整治盘龙江时,拆除油管桥,新建的桥沿用至今,群众俗称油管桥。1981年,因地处环城北路,该桥被命名环北桥。

        

        圆通桥

        圆通桥

        最壮观

        唯一一座独塔斜拉桥

        1992年以前的圆通桥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是一座石砌两孔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仅22.5米、宽20米,东起大古楼,西至圆通东路。该桥建于1964年整治盘龙江时,市民称其新桥。

        因为桥边有买卖鸽子的集市,这座桥一度又被称为鸽子桥。因桥在圆通山东麓,1981年被命名为圆通桥,是市区盘龙江上的重要桥梁之一。

        现在的圆通大桥建于1992年,是拆除了老桥,在原址上新建的现代化大跨度水泥斜拉桥。该桥沟通了圆通街和北京路的交通,凌空横跨盘龙江、珠玑街、北河耿灵光街,全长500米,其中,桥梁长254米,桥面宽24米,桥梁之跨采用独塔单索斜拉,斜拉桥主塔高44米,建成时具有全省先进水平。

        

        得胜桥

        得胜桥

        人气最旺

        600年来商家必争之地

        得胜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元称大德桥,明称云津桥。相传到清代康熙平三藩时有赵德胜率兵首先攻占该桥,后遂改名得胜桥并沿用至今。

        得胜桥位于城区南部,东接拓东路,西连金碧路。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据孙大亨《大德桥记》所载:“巨木为阀,骊水三通,复以层字,翼以栏循,列为

        九楹。其广二丈七尺,袤十丈有奇。”建桥时所耗财资“工役一千有八十,铁以斤计一万一千二百,木石各十余万”。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重修,易名云津桥。清改称得胜桥,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为石砌三孔拱桥,长27.4米,宽19.64米,中孔净跨8.6米。两边孔净跨各7.6米,桥身砌长石条,桥拱上层为长条石,下层为楔形条石结构。从建桥后六百余年间,得胜桥成为商业集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进出昆明的重要桥梁。

        

        小人桥

        小人桥

        最易误解

        因桥窄而得名

        小人桥位于得胜桥与双龙桥之间,巡津街中段,横跨盘龙江,连接着巡津街和临江里。

        小人桥修建于1972年,修建初是仅供行人过往的小桥。由于当时没有起名,因为其桥面狭窄,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之为“小人桥”。该桥为五孔钢架桥,长30.2米,宽2.5米。

        2009年,西山区政府重新修建的该桥,正式更名为巡津桥。新建的巡津桥长36米、宽4.8米,采用全钢结构,新建桥梁桥身为优美的弧形。

        

        官南立交桥

        官南立交桥

        结构最复杂

        桥分4层共11个匝道

        官南立交桥位于官南大道和二环南路的交汇处,桥型设计为苜蓿叶形。该桥一共有四层,有匝道桥11个,主线桥为1.1公里,孔桩281根,桥基的深度为30—64.5米,墩柱169根。该桥2003年9月23日开工建设,2005年7月1日完工。

        该桥是盘龙江上唯一的一座四层苜蓿叶形状的桥梁。这种苜蓿叶形状的桥面比较紧凑,最终能达到道路之间交织点少的效果。各条道路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在主干道不形成交织点,每个方向来的车辆可直接汇入主干线。如果遇到交通压力大的情况,这种桥梁不会出现堵车。

        

        桃源捌角桥

        桃源捌角桥

        最有意思

        过桥要转八个角

        桃源捌角桥位于桃源街中段,横跨盘龙江,连接着桃源街和盘江西路。建于2005年,是一座专供行人过往的桥,桥长45米、宽4米,因通过桥面需辗转八次转角而得名。最起初的桃源捌角桥是全木质的桥,后来将桥面全部改为钢板铺设。

        乘龙桥

        最具时代特色

        同形制桥共6座

        1969年,为了整治盘龙江,在盘龙江上同时建设了6座向日葵忠字桥,分别为大桥(位于现乘龙桥址)、向日葵忠字桥(陈家营)、向日葵忠字桥(张家庙)、向日葵忠字桥(叶家村)、向日葵忠字桥(严家村)、向日葵忠字桥(梁家村)。建设时,与桥上向日葵图案和忠字图案相对应的是河东岸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现河岸上的大字因为盘龙江河岸的改造已经消失。

        乘龙桥原址为盘龙江上第一座向日葵忠字桥,始建于1969年,连接花庄和小街,桥长31.4米、宽约7.8米,东西走向,桥两侧各有14个向日葵图案和6个忠字图案,是当时6座忠字桥里规模最大的一座,故当地人称其为“大桥”。现在,原桥已经拆除建成了一座钢混结构的桥,取名“乘龙桥”。该桥长45米、总宽30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2米,车道各11.75米。

        当时同时修建6座忠字桥,由于工程浩大,发动了沿河所有村子的劳动力及城区的学校、机关、厂矿等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当时没有机器,基本全靠人力挖土、搬运、肩挑,建设前后用了近两年时间。

        洪闸桥

        最后一座桥

        江水过桥即入滇池

        洪闸桥,洪家村节制闸,位于六甲街道办事处星海社区洪家大村居民小组,盘龙江尾端。因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当地人称为“洪桥”,是盘龙江上的最后一座桥。1969年动工建设,1970年12月竣工。修建后主要用于旱季及春耕栽插时堵蓄盘龙江上游来水供给南坝以下、洪家村以上、盘龙江东西两岸农田灌溉用水及汛期及时排泄上游洪水。因其为交通要道,又形成了热闹的集市,早为渔市,晚为农村集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周边农村建设,洪闸桥作为交通要道远远不能满足需要。2009年,洪闸桥拆除,修建了新的“盘龙江桥”,新建的桥跨江长57米、宽25米,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车道为双向4车道。

        传说

        龙王化道士霖雨解旱情

        传说,清朝太子少保、云南总督岑毓英由京城来云南上任,途中遇一道士何光舟同行。道士得总督照应,与总督同食同住结为良友。到昆明分手时,道士感念总督路途照应,许下“若岑毓英遇有难事可到黑龙潭来会,定相助”的诺言。

        岑毓英到任后,云南连续3年天旱无雨,大地龟裂。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百姓官员纷纷烧香求雨,但仍无滴雨。岑总督深感焦虑,忽忆起3年前与何道士别时相许,即选吉日,号令全城斋戒3日、禁屠3日,亲赴黑龙潭,请何道士祈雨。

        至黑龙潭,见黑龙潭龙泉观主静虚道长,相谈方知何光舟道士为云南龙王,住黑龙潭。总督即至黑龙潭正殿上香,恭身祷告,至龙潭前会龙王金身,文武百官也同会龙王。总督打轿回府时,一路大雨随轿同行。抬轿者轿前烈日高照,晒得大汗淋漓;轿后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淋得轿后者喘不过气来。轿前人要赶回休息,轿后人要停下避雨。两轿夫一路吵嚷不休,行至一大石桥,轿内总督无奈,对桥外大声念道:“谢谢龙王,免送、免送1此时轿行至石桥正中,大雨忽停,只见石桥一边为雨水洗刷的一尘不染,另一边被太阳晒得石头发烫。

        自从岑总督上香后,连降大雨,旱情解除。从此,昆明坝子连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石桥因干旱逢大雨,而得名霖雨桥。(都市时报记者伏立群)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